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贵州山区农户行为与农村发展研究:以水城县沙坡村为例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鲁礼新
答辩日期2004-07
文献子类学术型学位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导师鲁奇
关键词沙坡村 农户行为 人地系统微观作用机制 山区农村发展
学位名称博士
学位专业人文地理学
英文摘要从微观角度揭示农村人地系统的作用机制,对农村发展研究和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贵州水城县沙坡村田野调查、农户调查的数据、绘制的图件和统计资料,分别统计计算了该村近50年来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农户人口家庭再生产与社会参与行为的变化、生产和教育投资变化、生活消费等相关数据,结合人地关系系统理论、数理统计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分析了近五十年农户行为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背景变化条件下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沙坡村聚落位置的更移、耕作方式的改变等都是农户对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效益的响应;在一定的人口政策条件下,土地制度变化对家庭和人口再生产影响明显;一方面人口增长需要更多的资源,另一方面是低收入水平限制了生产和教育投资,资源贫乏而且利用效率低,自然环境退化,在不能扩展系统的自然资源边界情况下,只有控制人口增长或通过非农业就业从系统外部换取资源,寻求系统人口资源的平衡;目前,市场对农户经济再生产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但引导农户从事商品性农业生产的功能还很弱。结合现状和历史过程研究农户行为与农村人地系统,减小了农户行为偶发性因素带来的误差,在系统变化的过程中,农户作为一个系统元素,它与系统内外不同内容、形式、媒介和目的的交换体现了系统行为和基本功能,表达了农村人地系统的微观作用机制。受系统内外各种元素的相互影响,改变农户行为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有鉴与此,贵州山区农村的发展首要的任务仍是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以生态建设为契机,争取时间提高农户的教育水平,为今后农户非农就业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准备知识技能,缓解农村人地系统的人地矛盾和生态环境压力,促进山区农村协调发展。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2-16
页码130
源URL[http://192.168.22.105/handle/311030/394]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鲁礼新. 贵州山区农户行为与农村发展研究:以水城县沙坡村为例[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