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置换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胡银根 |
答辩日期 | 2015-03 |
文献子类 | 博士后出站报告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刘彦随 |
关键词 | 宅基地 置换动力 宅基地价值 增值收益分配 福利变化 综合效益 权益保障 |
学位名称 | 博士后 |
英文摘要 | 目前在我国农村,一方面,由于村庄新增建设用地规划规模预留不足、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滞后等原因,导致宅基地指标难以落实,农户建房的合理刚性需求长期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农户住房“建新不拆旧”、部分进城农民在城镇购房后农村房屋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一户多宅、宅基地面积超标与“空心村”等问题严重。如何协调这对矛盾,促进农村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通过“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的宅基地置换,是缓解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对盘活建设用地存量、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环境、统筹城乡发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农村宅基地置换进行系统研究,可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本研究首先界定了宅基地、宅基地置换等相关概念,对中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运用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产权理论、社会保障理论、农户理性行为理论、土地发展权理论等,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Logistic回归、层次分析、熵值、可行能力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和管理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借助抽样调查案例,分别对宅基地置换类型、宅基地置换的影响因素、宅基地置换的动力机制、宅基地置换的补偿、宅基地置换的增值收益分配、宅基地置换的农户福利变化、宅基地置换的综合效益评价等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国外宅基地制度进行研究与借鉴,提出了促进宅基地有序置换的配套措施。 本课题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合理刚性需求无法保障与长期低效利用闲而不用的矛盾是农户宅基地置换研究的现实背景,而农村“三块地”之一的宅基地制度改革是宅基地置换研究的政策背景。 (2)宅基地置换可以实现“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的目标,是缓解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对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环境、统筹城乡发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3)宅基地指用于建造家庭住宅及其生活附属设施而占用的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已建、在建、将建和超出地方政府规定范围的建设用地。从其承载的权利看,涉及占用、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能。 (4)按照置换标的物的不同,宅基地置换可分为宅基地换新宅基地、宅基地换房、宅基地换货币、宅基地换股份、宅基地换保障等多种形式;而根据组织方式的不同,宅基地置换可分为政府主导型、村民自发型、企业推动型、市场配置型四种类型。 (5)宅基地置换动力分为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案例研究表明,宅基地置换的内部动力因素中年龄、学历、承包地面积、原宅基地面积、建新房的需求等5个因素影响显著。影响系数最大的是承包地面积,其次是年龄、学历和建新房的需求。而宅基地置换的外部动力因素中,新房获取成本、新增生活成本、新区公服设施、新区农业生产方便性、新区基础设施、新区交通条件、新区居住软环境等7个因素影响均显著。其中,影响系数最大的是新区交通便利条件和新房获取成本,其次是新区公服设施、基础设施和居住软环境。 (6)依据宅基地对农民的功能效用进行定量测算,得出宅基地增值收益主要分为自然增值、用途转变增值和投资增值三部分。案例研究表明,此方法可以为宅基地置换补偿标准的合理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对引导宅基地的有效置换和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具有参考价值。 (7)通过对宅基地置换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的分析,结果表明:农民与政府之间通过谈判协商共同确定宅基地置换增值收益分配是目前解决农民和政府之间土地利益分配的合理有效途径,而讨价还价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是影响双方谈判结果的重要因素。 (8)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作为农户福利测度模型,将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指标权重,测定宅基地置换前后农户福利变化具有可行性。 (9)研究表明,不同置换模式下农户福利变化差异大,企业主导型的宅基地置换工程在维护农户权益、保障农民福利方面强于政府主导型;要让农户在宅基地置换中福利不损,应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还权于民;提高置换政策透明度,立信于民;增加政府对农村的扶持性,还益于民。 (10)通过构建政府主导型宅基地置换的综合效益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四个典型宅基地置换区的数据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影响政府主导型宅基地置换综合效益的因素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中社会效益的权重最高、经济效益次之、最后是生态效益,表明社会效益是影响政府主导型宅基地置换综合效益最为重要的因素。 (11)通过保障宅基地置换农户的合法收益,提高政策透明度,保障农户决策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置换新区设施,建立农村住房保障与城镇住房保障的衔接政策,建立农村宅基地收购储备制度,探索超占宅基地有偿有限期使用制度,稳妥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的综合整治等配套措施,促进宅基地有序置换。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168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3603]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胡银根. 农村宅基地置换研究[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1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