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堆积体发育过程及风沙运动中物质组成的风洞实验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郎丽丽 |
答辩日期 | 2015-07 |
文献子类 | 博士后出站报告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葛全胜,王训明 |
关键词 | 风沙堆积体 风尘物质 物源 气候环境变化 干旱半干旱区 |
学位名称 | 博士后 |
英文摘要 | 干旱半干旱区气候环境变化响应敏感,但由于极端干旱的环境而缺乏高分辨率的载体,造成了对这一地区的气候环境演变重建工作的困难。在这些地区,灌丛沙丘是广泛发育的风沙堆积体,发育成熟且未发生退化的灌丛沙丘几乎完全表现为堆积状态,发育过程自始至终沉积连续,为解析干旱区环境演变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此外,相关风沙堆积体的发育过程中,随风沙运动的发生发展,其物质组成虽然产生一定的变化,但其和地表母质以及产生的相应的风成沉积在物质组成上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解析干旱半干旱区风沙堆积体的发育过程、风沙运动中的物质组成,对重建干旱半干旱区气候环境变化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干旱区发育的灌丛沙丘和风沙运动中的物质组成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年代序列,分析沉积物的粒度、碳酸盐、元素等指标的基础上,探索了研究区高分辨率的气候环境变化,以及风沙活动变化对风沙堆积体物质组成的影响,为干旱半干旱区气候环境变化的重建提供了相应的依据。得到的结论主要包括: (1)研究区物源的剧烈变化使灌丛沙丘沉积物中的粗颗粒组分和中值粒径不适用于重建区域风沙环境演变,而细颗粒(<63 μm 和<10 μm)组分和碳酸盐百分含量变化揭示了物源的变化以及风沙堆积体的加速发育过程;灌丛沙丘沉积物中的Zr/Rb 良好地记录了区域风沙环境的演化过程。 (2)在不同的风沙活动强度(8~22 m s-1)中,磁学参数中的低频磁化率(χlf)变异系数(Cv)的变化范围在1.6-14.9%之间,非磁滞剩磁磁化率(χARM)Cv 在1.4-11.0%之间变化,饱和等温剩磁(SIRM)Cv 在0.7-12.3%之间变化。在不同的风沙活动强度下,风沙运动中风尘物质的微量和常量元素如Ti、Cr、As、Zr、Ce、Pb 和Cu 等元素的Cv>10%,其磁学特征和元素含量与近地面风速变化之间没有一致的相关关系。随风沙活动强度的变化,风沙运动中的风尘物质的磁学特征和元素含量与不同粒径的细颗粒组分密切相关,但不同磁学参数或元素与粒径之间有不同的相关关系。因此,在采用相关的代用指标进行过去气候环境变化重建研究时,风沙活动强度变化导致的相关参数的变化应得到谨慎评估。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100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3613]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郎丽丽. 风沙堆积体发育过程及风沙运动中物质组成的风洞实验研究[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1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