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健康综合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张淑杰 |
答辩日期 | 2015-12 |
文献子类 | 博士后出站报告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徐明 |
关键词 | 环境健康综合风险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层次分析法 指标体系 |
学位名称 | 博士后 |
英文摘要 |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公众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环境污染加剧所带来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影响身体健康的环境问题愈加关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是防止环境污染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经典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方法以美国国家科学院(NAS)提出的四步法为范式,主要包括:危害识别、剂量-反应关系评估、暴露评价、风险表征。该方法主要针对确凿的污染物浓度和毒性等相关信息,将区域内污染物通过各种暴露途径产生的风险进行加和,定量地描述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使用该方法评价小尺度范围有限介质有限污染物的环境健康风险,结果较为可靠,在评价大范围多介质多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时,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区域内污染物的浓度用一个数值(如平均值)来表示并不科学;其次,获取各个介质中污染物浓度及毒性参数的数据并不容易;第三,多种污染物健康风险的直接加和忽略了污染物之间的交互作用;第四,多介质污染物健康风险的加和可能高估健康风险。另外,环境健康风险不仅与环境质量和暴露途径密切相关,还与经济发展水平、企业环境保护责任意识和环保投入、政府管理手段、公民环境意识等有关。 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在充分整合相关数据资源(人口、社会经济、污染源企业、污染物排放、普查、监测、调查、遥感等不同空间尺度的数据)的基础上,首先针对重点行业开展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然后对我国的环境健康综合风险形势进行了宏观分析。对重点行业进行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主要从各区县重点行业的数量和卫生防护距离内影响的人口数量两个方面进行;对区域进行的环境风险评估过程可概括为:首先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基础上,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污染排放强度-空气质量现状-水资源质量现状-土壤质量现状-人群脆弱性-财政投入”的框架,构建能够反映区域环境健康综合风险的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为各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再对我国环境健康综合风险进行评价。本研究结果为我国因地制宜的制定环境健康政策,比如对高风险点位进行常态化监测管理、根据企业分布特点和特征污染物排放情况设置区域化的监测指标,开展以健康风险为约束的环境容量估算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大尺度范围(省、区域、国家)环境健康综合风险评估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 本研究所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环境污染源分布范围广,环境质量压力大、受影响人口多。十二类重点行业位于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513 个区县,企业卫生防护距离内影响全国1.6 亿人口,其中敏感人口(15 岁下65 岁以上)2530 万。 (2)各地区行业不同、特征污染物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区域化监测指标。云南和湖南以有色金属采选及冶炼为主,辽宁和山东省以石油化工为主,山西省的炼焦行业,浙江、广东及江苏除采矿和炼焦外均很多。 (3)环境健康高风险点位主要位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同时潮汕、温州、京津冀、重庆、大连、泉州等地区环境健康风险也很高。对高风险点位在进一步实地确认的基础上,对某些点位设置常态化环境健康风险监测。 (4)环境健康风险形式总体严峻,全国有11 个省(市、区)的环境健康风险综合评价指数超过全国平均值,综合风险较高。依次为上海市、天津市、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北京市、江苏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辽宁省、山西省和安徽省。各区域内环境健康风险特征差异较大,环境治理侧重点不同。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111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3621]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淑杰. 中国环境健康综合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1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