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滨海重度盐碱地微喷灌水盐调控机制及高羊茅草坪构建方法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褚琳琳
答辩日期2016-01
文献子类博士后出站报告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导师康跃虎
关键词微喷灌 喷灌强度 喷水量 土壤盐分 高羊茅生长
学位名称博士后
英文摘要本文针对滨海盐碱地存在盐分组成与海水相同、盐碱化程度高、SAR较大导致土壤饱和后易膨胀、饱和导水率低、盐分淋洗困难等问题,在河北省曹妃甸开展了室内土柱试验与1年(2012年)田间验证试验,研究了微喷灌不同技术参数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微喷灌条件下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和高羊茅生长响应规律,为该地区盐碱地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1)当喷灌结束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泥质滨海盐碱土平均含水量逐渐降低,同一土层土壤含水量随喷灌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喷灌结束24、48h,浅层土含水量逐渐减小,深层土壤含水量缓慢增加。砂质重度盐碱土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总体呈现增加态势。当喷灌强度增加,同一土层土壤含水量增大。当土壤容重为1.4g/cm3时,两种土壤0–40cm土层平均含水量与喷灌强度呈线性关系,黏质土随着喷灌强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而砂质土则相反;当土壤容重为1.5g/cm3时,两种土壤的平均含水量均随着喷灌强度的增大,呈现先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的趋势。 (2)喷灌结束时,黏质滨海盐渍土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湿润区的范围及该范围内的平均含水量均随着喷水量的增大而增加。砂质滨海盐碱土土壤剖面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和喷水量的增加逐渐增加,且喷水量越大,土层深度的越大,土壤剖面越接近饱和。随着水分再分布的持续进行,土壤水分缓慢下移,喷水量处理高的下层土壤水分运移较喷水量小的处理缓慢。不同容重不同土质的土壤质量含水量均随着喷水量的增大而显著增大,且各个处理土壤质量含水量由大到小分别为:土壤容重为1.5g/cm3黏质土壤,土壤容重为1.4g/cm3黏质土壤,土壤容重为1.5g/cm3砂质土壤,土壤容重为1.4g/cm3砂质土壤。 (3)在喷灌结束时,不同喷灌强度处理的0–25cm泥质滨海盐碱土土层含盐量均低于6dS/m,形成脱盐区。随着喷灌强度的增加,湿润锋位置向上推移,其盐分最大值高于初始盐分。砂质滨海盐碱土土柱0–25cm深度含盐量均低于3dS/m。随着喷灌强度的增加,同一土层土壤ECe逐渐减小。两种土壤含盐量均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且pH值在7.5–8.6之间,变化 降低,但降低幅度较小,且五个喷灌强度处理之间的pH值差异不显著。在水分再分布24h和48h后,两种土壤的五个喷灌强度处理的低盐区均逐渐扩大。当土壤容重为1.4g/cm3时,两种土壤的平均ECe与喷灌强度呈线性关系,黏质土随着喷灌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砂质土则相反。当土壤容重为1.5g/cm3时,两种土壤的平均ECe均随着喷灌强度的增大,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4)随着喷水量的增加,两种土壤低盐区范围逐渐扩大,土柱最大ECe值显著高于初始值,且盐分累积区域逐渐加深。在水分再分布阶段,五个处理土壤上层剖面盐分均有所降低,下层土壤剖面盐分有所增加,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在微喷灌结束时,土壤各喷水量处理下土壤剖面的pH值较高,且喷水量越大,其值越高,高pH值范围也逐渐扩大。在土壤水分再分布24h、48h时,各喷水量处理剖面平均pH仍有小幅度增加的趋势。不同容重不同土质的土壤ECe均随着喷水量的增大而显著减小,且各个处理土壤ECe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壤容重为1.4g/cm3砂质土壤,土壤容重为1.5g/cm3黏质土壤,土壤容重为1.4g/cm3黏质土壤,土壤容重为1.5g/cm3砂质土壤。 (5)经过三个阶段水盐调控,土壤剖面盐分逐渐淋洗至下层土壤,低盐区逐渐扩大,至第三阶段水盐调控末期,生态城试验基地和工业区试验基地整个剖面平均ECe达到3dS/m,比试验前降低约87%。土壤pH值虽然在淋洗过程中升高趋势,但至水盐调控末,生态城和工业区试验基地剖面0–50cm土体平均pH值为7.39和7.46,比进行水盐调控前分别降低了5.57%和3.99%。生态城试验基地2012年高羊茅在水盐调控阶段总体相对生长速度较缓。虽然两个试验基地叶片宽度变化速度不同,但没有显著差异。2012年两个试验示范基地高羊茅在水盐调控阶段分蘖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波动范围基本维持在2–3之间。
语种中文
页码89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3623]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褚琳琳. 滨海重度盐碱地微喷灌水盐调控机制及高羊茅草坪构建方法[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1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