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影响及适应措施研究--以黄淮海平原地区为例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尹衍雨 |
答辩日期 | 2016-05 |
文献子类 | 博士后出站报告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刘卫东,刘慧 |
关键词 | 气候变化 农户生计 影响 适应措施 黄淮海平原地区 |
学位名称 | 博士后 |
英文摘要 | 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影响与适应机制研究不仅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国家制定适应气候变化行动计划的科学依据。农户作为农村社会中最小的生计单位,一直是各个国家关注的重心。本报告选择既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又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黄淮海平原地区作为研究区,基于历史气象数据、农户调查数据、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采用空间分析、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研究区近5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归纳了农户生计特征,评估了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影响,测算了各种适应措施的成本和效益,给出了各种适应措施优先序排列参考方案,提出了农户适应气候变化的建议。报告主要结论如下: (1)黄淮海平原地区近50年来气温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除夏季气温外,全年和其它季节均发生了暖突变;降水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但没有发生明显突变;研究区2010~2012年干旱区域差异明显,重旱主要在河北省的易县和曲周县;除2011年夏季和2012年夏季外,洪涝灾害并不严重。(2)黄淮海平原地区农户生计由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三部分构成,生计资本5个方面均有差异,但区域差异并不明显;生计策略中的种植结构基本一致,但耕地投入和劳动力配置存在较大差异;生计结果表现出较大的贫富差距,并且区域差异也比较明显。(3)黄淮海平原地区各类农户生计指标在正常年和受灾年存在一定的差异;极端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气候长期变化对农户生计影响并不显著,农户很少因未来气候变化对种植行为进行相应的调整。(4)黄淮海平原地区农户对气候长期变化和极端气候变化均有感知,并采用了相应的工程、节水技术和非工程适应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但农户采用的适应措施在正常年和受灾年并无显著差异。(5)黄淮海平原地区农户所采用的三类适应措施平均成本存在一定的差异,平均效益总体相差不大;三类适应措施的平均净现值表现为非工程措施大于工程措施和节水技术措施,而平均收益成本比率表现为工程措施略大于节水技术措施;建议农户抓住发展契机,因地制宜的采用工程、节水技术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方式应对气候变化。本研究由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2CB95570002)资助。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159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3630]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尹衍雨. 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影响及适应措施研究--以黄淮海平原地区为例[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16.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