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及影响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张延伟 |
答辩日期 | 2018-01 |
文献子类 | 博士后出站报告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葛全胜 |
关键词 | 气温 降水 极端降水事件 极端气温事件 新疆 |
学位名称 | 博士后 |
英文摘要 | 本文依据新疆1961-2010年的逐日最高气温、逐日最低气温、逐日平均气温和逐日降水量资料,应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极端气温事件和极端降水事件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新疆气候异常与北大西洋涛动(NAO)之间的关系,同时预测未来新疆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变化趋势。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 1. 近50年来新疆地区的降水明显增多。降水的时空分布:西北部地区多于东南部地区,西部多于东部,从西北向东部逐渐减小;山区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大的降水中心位于中、高山带;盆、谷底为少雨中心。对新疆地区的降水量倾向系数的分析结果表明, 除吐鲁番地区外其他地区降水量都是增加。 2. 新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总体上明显升高,增温速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气温增长率。四季的平均气温也都是明显升高的,冬季的增温幅度大于其他季节。南疆的年平均气温要明显高于北疆,最低值出现在天山山区,最高值位于吐鲁番地区。全疆的气温都是增加的趋势,北疆的增加率高于南疆,西部地区的增加率低于东部地区。 3. 近50年新疆存在降水增多和气温上升的趋势,有暖湿化现象,这与西北地区由暖干趋于暖湿的结论相一致。同时,新疆平均年降水量与NAO存在准2年和准6年周期,夏季降水量与NAO存在准3年和准5年周期,冬季降水量与NAO存在准3年周期。新疆年均气温与NAO存在准3年周期,夏季气温与NAO存在准3年周期,冬季气温与NAO存在准3年和准8年周期。新疆全年、冬季和夏季的降水与NAO的周期中,通过显著性检验的高值正相关大多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而气温与NAO的周期中,通过显著性检验的高值正相关也大多集中在80年代。 4. 极端降水事件各指标存在明显的年代际特征,总体呈上升趋势( 除CDD),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为极端降水偏少时段,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为极端降水偏多阶段。其中,CDD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偏大时段,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为偏小阶段。这说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新疆干旱得到缓解。极端气温事件各指标研究发现,冷夜指数、冷日指数、冷气长度指数、霜冻日数与结冰日数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暖夜指数、暖日指数、热夜数、夏日数与暖期长度指数呈现上升趋势。 5. 从对新疆未来三个时段(2020s、2050s和2080s)多年平均年降水、冬季降水和夏季降水相对于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的空间变化分析可知,两种气候情景(A2和B2)下新疆年、冬季和夏季降水均有增加,且变化的空间格局基本一致;其中夏季降水的增幅比年降水和冬季降水的大;年降水和夏季降水变化均在若羌地区出现极值中心,只是不同情景和不同时段下的增幅有一定差异;冬季降水在喀什地区,天山北坡昌吉地区以及伊犁地区出现较大的极值中心。年际变化分析表明两种情景下2010-2100年年降水、夏季降水和冬季降水较基准时段均有所增加,且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夏季降水年际变化波动性较大,且变化幅度较大。; 本文依据新疆1961-2010年的逐日最高气温、逐日最低气温、逐日平均气温和逐日降水量资料,应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极端气温事件和极端降水事件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新疆气候异常与北大西洋涛动(NAO)之间的关系,同时预测未来新疆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变化趋势。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 1. 近50年来新疆地区的降水明显增多。降水的时空分布:西北部地区多于东南部地区,西部多于东部,从西北向东部逐渐减小;山区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大的降水中心位于中、高山带;盆、谷底为少雨中心。对新疆地区的降水量倾向系数的分析结果表明, 除吐鲁番地区外其他地区降水量都是增加。 2. 新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总体上明显升高,增温速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气温增长率。四季的平均气温也都是明显升高的,冬季的增温幅度大于其他季节。南疆的年平均气温要明显高于北疆,最低值出现在天山山区,最高值位于吐鲁番地区。全疆的气温都是增加的趋势,北疆的增加率高于南疆,西部地区的增加率低于东部地区。 3. 近50年新疆存在降水增多和气温上升的趋势,有暖湿化现象,这与西北地区由暖干趋于暖湿的结论相一致。同时,新疆平均年降水量与NAO存在准2年和准6年周期,夏季降水量与NAO存在准3年和准5年周期,冬季降水量与NAO存在准3年周期。新疆年均气温与NAO存在准3年周期,夏季气温与NAO存在准3年周期,冬季气温与NAO存在准3年和准8年周期。新疆全年、冬季和夏季的降水与NAO的周期中,通过显著性检验的高值正相关大多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而气温与NAO的周期中,通过显著性检验的高值正相关也大多集中在80年代。 4. 极端降水事件各指标存在明显的年代际特征,总体呈上升趋势( 除CDD),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为极端降水偏少时段,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为极端降水偏多阶段。其中,CDD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偏大时段,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为偏小阶段。这说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新疆干旱得到缓解。极端气温事件各指标研究发现,冷夜指数、冷日指数、冷气长度指数、霜冻日数与结冰日数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暖夜指数、暖日指数、热夜数、夏日数与暖期长度指数呈现上升趋势。 5. 从对新疆未来三个时段(2020s、2050s和2080s)多年平均年降水、冬季降水和夏季降水相对于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的空间变化分析可知,两种气候情景(A2和B2)下新疆年、冬季和夏季降水均有增加,且变化的空间格局基本一致;其中夏季降水的增幅比年降水和冬季降水的大;年降水和夏季降水变化均在若羌地区出现极值中心,只是不同情景和不同时段下的增幅有一定差异;冬季降水在喀什地区,天山北坡昌吉地区以及伊犁地区出现较大的极值中心。年际变化分析表明两种情景下2010-2100年年降水、夏季降水和冬季降水较基准时段均有所增加,且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夏季降水年际变化波动性较大,且变化幅度较大。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60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3739]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延伟. 新疆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及影响研究[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1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