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文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以青海藏区神山为例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赵海凤 |
答辩日期 | 2018-06 |
文献子类 | 博士后出站报告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徐明 |
关键词 | 神山文化 生物多样性 生态服务价值 青海藏区 |
学位名称 | 博士后 |
英文摘要 | 本研究借助大量观测数据,包括遥感数据、各种地面监测数据,再结合生态系统过程模型,以科学方法对青海藏区神山10 公里以内、周围10-20 公里、20-30 公里、30-40 公里、40-50 公里单位面积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服务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神山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 研究结果表明:1.神山周边30 公里以内的物种丰富度平均为1.41 种/平方公里,其周边对照区的平均物种丰富度为1.27 种/平方公里,通过统计分析(成对T 检验)证明神山周边30km 范围内濒危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外围(30-60 公里)的多样性。2.距神山10 公里以内的生态服务总价值平均值为7.4 万元/平方公里;神山周围10-20 公里为7.0 万元/平方公里;神山周围20-30公里为6.8 万元/平方公里;神山周围30-40 公里为6.7 万元/平方公里;神山周围40-50 公里为6.5 万元/平方公里。神山周边生态服务总价值最高,随着距神山距离的增加总生态服务价值逐渐递减,但不同生态系统服务指标之间有差异。 本研究作为一项探索,以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实证研究得到确凿的数据证实了藏区神山文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积极贡献作用。为民族地区通过民族文化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提供了科学支撑。目前我国面临诸多生态环境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依靠技术和政策等“硬手段”。本研究证实民族文化(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等“软办法”确实对生态环境保护有积极作用。如果能够把这些“软办法”与“硬手段”有机结合,必将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这一研究也是对民族文化和乡土知识的认可,以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实证为保护民族文化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84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3922]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赵海凤. 神山文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以青海藏区神山为例[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1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