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丝绸之路经济带空间布局原理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王伯礼
答辩日期2019-06
文献子类博士后出站报告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导师金凤君
关键词丝绸之丝绸之路经济带 空间布局 原理
学位名称博士后
英文摘要本文运用地质学、气候学、河流水文学、绿洲生态学和交通区位论、交通历史地理学、点轴系统理论、地缘政治学及地缘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技术、方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之为东西向巨型交通经济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基础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初期空间布局及成熟期布局框架思路,同时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运行及建设模式、巨型交通经济带的构成要素、构造基础、成长阶段等相关理论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主要结论如下: 1、基于侏罗纪白垩纪以来“南散北聚”板块运动趋势的亚欧大陆区域一系列自北向南的巨型地质构造运动及大陆形成过程,是亚欧大陆中部区域一系列东西向巨大山脉及盆地群乃至盆山耦合带形成的逻辑地点,而亚欧大陆中部区域东西向巨型山链又是亚欧大陆中部区域东西向巨型地形雨带、径流带、冰川带、连片相对平坦地带、绿洲带、交通走廊带、农牧及矿产资源富集带、山区畜牧业金属采掘业山前种植业油气煤炭采掘业复合产业带、人口集聚区带的逻辑起点,亚欧大陆中部区域东西向巨型山链及其所附随的一系列东西向巨型自然地理廊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之为东西向巨型交通经济带的最主要自然地理基础,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空间布局的最主要自然地理基础和依托条件及限制性条件。 2、亚欧大陆陆路十字形交通区位空间模型构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之为东西向巨型交通经济带的交通区位支持基础;古丝绸之路发展历史构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之为东西向巨型交通经济带的交通历史地理基础;点轴系统规律构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之为东西向巨型廊带状经济区域、点轴巨系统、巨型交通经济带的区域经济地理空间格局规律基础;新型陆权体系与海权体系并存的格局构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之为东西向巨型交通经济带的国际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格局演化背景和基础。以上诸方面构成丝丝绸之路经济带空间布局原理研究绸之路经济带之为东西向巨型交通经济带的人文地理基础,也构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空间布局的人文地理基础和依托条件及限制性条件。 3、在形成初期,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北带、中带、南带等三个既相互区分、又紧密联系的发展廊带,以中带为主带,以北带、南带为两翼。 4、在成熟期,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北带、中带、南带等三条主要发展廊带及九条跨境支线通道走廊(简称“三带九廊体系”);在成熟期,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发育成熟的巨型廊带状区域、巨型点轴经济系统、巨型交通经济带。 5、丝绸之路经济带是点、线、面、体高度耦合的巨型交通经济带;巨型经济波、信息波是巨型交通经济带运行的空间形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应以亚欧交通运输通道建设与贯通作为优先领域和方向;基于相同或相近地质构造运动、相同或近似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型陆地地理单元是巨型交通经济带形成的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基础和自然地理基础;基于巨大地理单元地理结构的重要长大交通区位线是巨型交通经济带形成的交通区位基础;基于历史时期巨大地理单元之间长期、稳定交流交往需求的古代近代长期、重要、长大交通线路是巨型交通经济带形成的交通历史地理基础;基于人类社会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巨大点轴系统是巨型交通经济带形成的区域经济地理空间格局基础;基于长期、稳定时代背景下的国际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有利格局是巨型交通经济带形成的国际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基础;巨型交通经济带是在长期稳定时代背景和有利国际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格局下,在巨型陆地地理单元形成的、以巨型点轴系统为区域经济地理空间格局基础和表现形式的巨型地域廊带体系,是国际化、全球化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将到未来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
语种中文
页码523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3933]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伯礼. 丝绸之路经济带空间布局原理研究[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1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