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生态修复分区及技术路径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郑好 |
答辩日期 | 2019-08 |
文献子类 | 博士后出站报告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谢高地 |
关键词 | 区域生态修复 生态功能 修复分区 修复技术 |
学位名称 | 博士后 |
英文摘要 |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干预、改造自然的力度不断增强,生态退化、生态功能受损已经成为区域性乃至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在区域层面上整体遏制生态环境的退化,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成为区域生态保护面临的关键问题。然而,目前生态修复研究大多基于彼此独立分散的、小的局部区域范围展开,同时缺乏科学的区域生态修复目标、修复技术以及统筹的区域生态修复方法和规划,导致我国生态修复的成效并不显著,区域生态功能不协调,生态环境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善。因此,本研究基于区域视角,根据赤峰地区生态系统空间异质性,开展以生态功能提升为目标的生态修复分区研究,并根据生态适宜性探索与生态功能相匹配的生态修复技术,最后总结生态修复评价方法,建议基于生态功能进行生态修复效益评价。本研究有助于提升生态修复效率,促进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区域生态保护和区域生态安全构建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总结我国生态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区域生态修复研究重点。我国生态修复多局限于局地尺度,修复区域及管理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机制,缺少明确的修复目标以及完善的修复理论和技术体系,导致生态修复效率低下,制约生态功能提升。因此,建议以生态功能提升为目标,加强区域层面的生态修复工程规划、监测和评价,促进局地修复与区域发展协调统一。 (2) 提出区域生态修复总体思路,指出生态修复需要基于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资料调研等方式进行研究区生态退化诊断,确立基于功能提升的生态修复目标,制定生态修复分区方案,继而根据不同区域退化情况和生态分区状况,设计符合目标的生态修复技术措施,并对修复成效进行跟踪评价。 (3) 通过对比分析赤峰市2000年和2015年两期生境质量数据,识别生态退化的重点修复区域。结果表明,82.22%研究区面积的生境质量指数变化差异不显著,变化差异分布在20%以内;9.16%研究区面积的生态环境明显趋于好转,主要分布于赤峰南部;8.63%研究区面积的生境质量指数显著下降,主要分布于赤峰西北部的科尔沁沙地附近。 (4)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退化程度以及修复代价的空间分异规律,将赤峰市划分成不同生态修复单元。研究区共划分为3个自然地理区域、50个生态功能区,8类生态保护与修复区,重要生态修复和保护区面积为9705.98 km2。其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面积最高,为5997 km2,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南段和燕山北麓的低山丘陵;防风固沙功能修复区面积其次,为2147 km2,主要分布于科尔沁沙地;水源涵养保护和修复区域分散分布于克什克腾旗,面积分别为554 km2和251 km2。 (5) 对不同退化程度、不同重要程度以及不同主导生态功能的生态系统分而治之。对于未退化或轻度退化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以自然修复和保护为主;对于未退化或轻度退化的生态系统敏感区,以预防和控制为主;对于中重度退化的重要生态系统,需要施以人工治理措施。针对不同修复目标和区域主导生态功能,提出不同生态功能区的修复技术措施。 (6) 选取植被生理生态指标,对赤峰6种典型修复群落类型进行筛选优化。结果表明,榆树乔木物种,以及黄柳、沙棘灌木物种生产力和竞争力较强,日光合速率分别为13.14 μmol·m-2·s-1、9.77 μmol·m-2·s-1和8.58 μmol·m-2·s-1;榆树乔木物种,以及黄柳、锦鸡儿灌木物种水分消耗相对较大,日蒸腾速率分别为4.75 mmol·m-2·s-1、6.63 mmol·m-2·s-1和4.30 mmol·m-2·s-1。综合分析表明,榆树乔木物种,以及沙棘、锦鸡儿灌木物种水分利用效率高,生态适宜性强,为较佳的水源涵养修复物种。 (7) 根据是否取得生态意义上的成功,展开生态修复评价研究。提出区域生态修复评价的原则、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目前我国区域尺度上的生态修复评价主要集中在植被基础特征、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景观格局等方面,然而以上方法大多存在片面性或不确定性,因此建议基于生态系统功能进行生态修复效益评价研究,并提出了修复评价的指标和依据。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93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3945]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郑好. 赤峰市生态修复分区及技术路径研究[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19.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