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野下长江旅游带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黄泰 |
答辩日期 | 2021-06 |
文献子类 | 博士后出站报告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葛全胜 ; 席建超 |
关键词 | 全域旅游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长江旅游带 |
学位名称 | 博士后 |
英文摘要 |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态安全面临巨大挑战的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重视的工程。长江旅游带地跨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包括多个省市,连接多个经济增长点,其生态安全水平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构建长江旅游带的生态安全格局对于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全国的生态建设具有示范作用。 本研究立足全域旅游视野,集成利用生态遥感影像、GIS 空间数据库和社会统计学方法,从长江旅游带的旅游景区、旅游城市以及三大城市群多个尺度层面科学评价长江旅游带生态安全水平的时空差异格局,揭示当前生态安全格局存在的问题特征及影响机制,最后提出多目标优化下长江旅游带生态安全格局的系统化构建策略。本研究的理论目标是为旅游生态安全格局评价探索科学的理论模型和评估规范;实践目标是为长江旅游带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工作探明路径模式并提出具体的规划方案及实施建议。 研究发现及对策建议:(1)长江旅游带土地利用结构演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城乡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其用地扩张的来源主要为耕地,因而要维护长江旅游带生态安全,必须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2)旅游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存在四种不同的基本规划情景模式,即区域生态安全水平高且景区生态安全网络联动优势佳、区域生态安全水平高但景区生态安全网络联动优势差、区域生态安全水平低且景区生态安全网络联动优势差、区域生态安全水平低但景区生态安全网络联动优势佳。由于不同规划情景下,旅游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影响因素和问题瓶颈不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有必要根据组合的高低优劣程度差异开展具体规划情景下的生态安全构建设计研究。(3)根据区域生态安全状况、景区分布及其生态安全网络联动效果,长江旅游带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要生态旅游合作区,包括浙闽皖赣生态旅游合作区、大三峡生态旅游合作区、大别山红色生态旅游合作区、湘赣南部红色生态旅游合作区、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合作区,这类生态旅游合作区属于生态安全水平较高且联动合作优势较佳,具有很好的生态安全基础和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但除了浙闽皖赣部分地区外,这类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落后,因而需要重视加强旅游精准扶贫和生态补偿制度的创新完善。第二,贵州路南石林片区和云南西双版纳两个生态旅游片区,属于生态安全水平高而联动合作优势相对一般的类别模式,该地区的5A 级景区数量少,集群联动效果不佳,但自然生态系统的特色和价值突出,且存在一定的生态系统脆弱性,需要严格加强保护。第三,三大城市群核心区域的生态旅游斑块,属于生态安全水平低但联动合作优势佳的类别模式,该地区经济发达,城镇化快速扩张,生态旅游需求旺盛,而生态旅游资源却相对短缺且面临较大生态风险压力,因此必须严格保护该地区的生态旅游景区,加强生态安全风险的动态预警防控,并尽力修复生态旅游景区资源。(4)长江上中下游的旅游生态安全问题特征及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因而需要制定不同的生态安全构建方案,加强上中下游的生态安全联动,并构建有效的生态安全补充体制机制。 本研究将景观生态学方法创新性应用于旅游领域,既丰富了理论,对理论创新具有一定贡献,也对旅游规划研究领域有一定意义,将生态与旅游业结合发展生态旅游,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带来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可以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主流。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127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4160]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黄泰. 全域旅游视野下长江旅游带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1.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