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效率视角下的城乡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潜力和模式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王向东
答辩日期2021-08
文献子类博士后出站报告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导师周成虎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利用效率 集约程度 集约潜力 集约模式 全面集约利用 优先集约利用 效率损失 技术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学位名称博士后
英文摘要本研究基于对集约思想由来和发展的回顾,阐释了集约和效率的概念联系,强调集约泛指生产率提高的本意。研究在效率视角下,将土地集约利用定义为是依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扩大产出的土地利用方式,将土地利用集约化度界定为是土地生产率提高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将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界定为是土地生产率潜在提升所可能带来的产出增加量或土地节约量,将土地集约利用模式定义为是主要依靠哪一种途径来提高土地生产率。进而,借鉴效率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增长核算,构建基于贡献度的集约化度评价模型,选择典型区域(如地级城市、省级政区),分别对城市土地和耕地的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实证测算和分析;采用SFA方法,构建基于技术效率(效率损失)的集约潜力评价模型,选择典型区域(如三大城市群),分别对城市土地和工业土地的集约利用潜力进行了实证测算和分析;通过两层次核算分解,构建土地集约利用模式的判别模型,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模式的实践困境和转型升级进行讨论。 研究构建了统一的城乡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框架,通过实证得到了一些重要结果和发现,诸如全国城市土地利用整体上属于集约主导型模式,但集约程度分值不高且进程上不稳健,存在三个明显的波动性周期;全国耕地利用属于完全集约化模式,全国农业产出(粮食产量)的增长整体上是在耕地投入数量下降情况下完全依靠提高耕地复种生产率而实现,且以提高耕地单种生产率为主要途径、以提高耕地复种指数为次要途径;京津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非常可观,通过集约挖潜能够节约大量土地资源和大幅增加经济产出,但集约潜力规模和占比的绝对水平与相对差距都在持续扩大,显示出京津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在持续恶化,且越落后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恶化越严重;京津冀城市土地利用集约潜力规模和占比的排名都非常稳定,呈现出不断加强的固化格局,显示出越发达城市集约挖潜越困难、越落后城市集约挖潜越容易的一般规律,以及集约挖潜容易者更加容易、困难者更加困难的马太效应;中国三大城市群城市工业土地利用的效率损失和集约潜力都比较大,且还在稳步增加。研究深化了对于城乡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和经验认识,能够为城乡土地集约利用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语种中文
页码105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4175]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向东. 效率视角下的城乡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潜力和模式研究[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1.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