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系统视角下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及演化仿真模拟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汪松 |
答辩日期 | 2022-05 |
文献子类 | 博士后出站报告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沈镭 |
关键词 | 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 模拟评价 SD模型 河南省 |
学位名称 | 博士后 |
英文摘要 | 本研究旨在从复杂系统视角和基于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原则,采用协同学、控制论等基础理论和以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WSR)的研究方法,系统构建区域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的分析评价和方法体系。在文献梳理水土资源利用现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河南省及省会郑州市为案例,构建了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评价了其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进行了演化仿真模拟,提出了系统优化控制的具体措施,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 (1)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内涵界定。目前学术界对于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的概念并没有统一明确的界定,本研究基于学者们的成果提出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是指某一区域的水土资源在某一时间段内和特定的条件下,所展现出来的能保障人类各种社会活动的最大支撑力和容纳社会环境污染的最大容量,即最大支撑能力和最大容量。 (2)基于范式理论分析了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的发展趋势。提出基于要素平衡的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基于多因素综合的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基于复杂系统的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以及基于生态足迹的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等四种循序渐进的研究模式。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的研究由逐渐单一的追求水资源与土地资源供需平衡开始追求人口、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有序协调发展。 (3)基于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论构建了区域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分析系统。该方法论下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系统不仅仅包括水资源与土地资源这一单一要素,还包括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各个要素的综合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以及科学技术等。 (4)开展了不同情景下河南省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的系统模拟。通过原始型、经济发展型、环保型和综合型四种水土资源利用情景模拟认为,在原始型方案下人口增长会带来资源与环境压力逐渐增长,不利于资源的有序利用;在经济发展型方案下,因过分追求经济增长,使得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但也带来环境与资源更大的压力;在环保型方案下,为了单纯保护生态环境,追求环境适宜性,限制经济发展,对整体经济效益存在较大影响;在综合型方案下,在保证经济发展速度不下降的情况下,坚持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是适合河南省未来水土资源利用的主要情景方案。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95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4299]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汪松. 复杂系统视角下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及演化仿真模拟研究[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2.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