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级以上行政边界的时空变动及其区域效应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赵彪 |
答辩日期 | 2022-07 |
文献子类 | 博士后出站报告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陈田 ; 王开泳 |
关键词 | 行政边界 行政区划 城市化 体制改革 空间重构 |
学位名称 | 博士后 |
英文摘要 | 行政边界是行政区划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依法实施有效行政管理的空间基础和重要依据。本研究采用空间分析、面板随机效应模型等方法,对中国县级以上行政边界的时空变动及其区域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总体特征方面,中国县级以上行政边界保持高度稳定,其中地级行政边界高度沿袭着原地区建制,而省级行政边界与清代(1820 年)高度相似,总体而言,中国现行县级以上行政区边界基本上还在沿用元明清时代的行政区划格局。(2)在划界原则方面,当前我国仍基本遵循着山川形便与犬牙相入的政区划界原则,呈现出行政级别越高,受山川形便的影响越明显,海拔越低,受犬牙相入的影响越明显的基本特征;现有划界方式容易造成生态分割,引发边界争议,行政管理成本较高等问题,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山川河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正在减弱,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范围正在逐渐突破行政边界的限制。(3)在区域效应方面,行政边界长期稳定正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本地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行政边界对东部经济发展的影响逐渐下降;除到省界距离的回归系数仍在减小外,中西部地区到地市界和县界的回归系数均在增大,表明省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诸多瓶颈,省界附近县级政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低于非省界地区,而地市界和县界对中西部的影响则有所减弱。(4)在未来行政区划调整的过程中,应适时采取跨越山河约束,保持地域单元的完整性确定行政区域边界,改变犬牙相入的政区设置方式,更加尊重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原有惯常实施的整建制调整、行政边界内部调整等思路的基础上,从更大范围统筹考虑生产力布局,对行政层级、政区规模、空间结构进行整体思考,针对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实际需求,综合施策,适时提出改变隶属关系、推动行政界线重组,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成熟一个、推动一个;必要时可开展跨地级或省级边界的行政区划调整,这对调整和优化我国经济空间结构,在更大范围内集中、有效、合理地配置生产要素资源,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78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4306]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赵彪. 中国县级以上行政边界的时空变动及其区域效应[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2.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