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典型荒漠化区生态技术评价与需求分析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尤冬梅
答辩日期2022-07
文献子类博士后出站报告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导师甄霖 ; 闫慧敏
关键词荒漠化 生态技术 演化趋势 技术评价 需求评估 全球 中国
学位名称博士后
英文摘要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的破坏日益加剧,荒漠化成为紧迫而关键的全球环境问题。针对长期以来荒漠化区生态治理技术研究工作缺乏实施效果评价、忽视生态治理技术应用、忽略生态治理技术地域和经济适宜性、缺乏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模型等问题,亟需对典型荒漠化区的生态技术进行分类挖掘,对荒漠化治理技术进行评价和需求分析。研究可为科学、有效地筛选相对最优的荒漠化区生态治理技术提供方法和数据支撑,为生态技术研发、应用、转化、推介、转让和引用提供参考,对实现区域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和国际组织报告等数据,建立了荒漠化治理技术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梳理了典型荒漠化区应用的主要生态技术并进行评价,建立了多维度、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生态技术需求评价框架和方法,形成了全球和中国典型荒漠化区技术需求分析结果,完成了荒漠化治理技术优选推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基于文献分析和专家知识法,建立了荒漠化治理技术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从技术应用难度、技术成熟度、技术效益、技术适宜性、技术推广潜力5个维度构建荒漠化生态评价框架;采用Likert 5点量表打分法对每项生态技术进行打分,并对5个维度进行分级;构建综合指数,界定技术在5个维度的得分与理想状态下满分的接近程度,从而定量反映不同区域、不同退化类型的技术与修复效果。 (2)通过梳理国外16个典型荒漠化区,总共得到治理技术4类19项39个;梳理国内18个典型荒漠化区,得到治理技术4类19项44个。国外典型区更倾向于采用生物类和管理类技术对荒漠化进行治理,而国内典型区更倾向于采用工程类和农耕类技术治理荒漠化。综合来看,淤地坝、保护性耕作、农林间作、防护林/缓冲林、机械+生物沙障以及禁牧/休牧/轮牧等6个技术的综合指数均≥0.85,可在荒漠化治理时优先考虑应用。 (3)从生态退化诊断、技术需求分析、可行性评估、技术优选、应用指南等5个方面,构建生态技术需求评价框架和方法:1)通过荒漠化强度、荒漠化程度与植被特征的参考关系、荒漠化敏感性等指标诊断区域退化程度;2)识别退化区的生态退化原因、关键退化问题以及治理中存在的问题;3)构建荒漠化技术需求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4)通过专家咨询和专家打分法,按权重计算技术得分,确定技术优选次序;5)提出关键技术应用策略,进行技术空间配置方案。 (4)梳理全球和中国典型荒漠化区技术需求,得到全球荒漠化治理技术需求共计4类24项,中国典型荒漠化区生态技术需求4类19项。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荒漠化治理技术的应用种类和数量较多,美国、日本和欧洲的治理技术较少,说明发展中国家的荒漠化问题突出,而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荒漠化程度较轻。因此,提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技术需求推荐方案,包括等高带状间作、禁牧/轮牧/休牧、径流集水等技术。中国典型荒漠化区生态技术需求以工程类和农耕类技术为主,对中国西北部5个典型区进行生态技术推荐,包括集雨滴灌技术、绿洲区秸秆覆盖防蚀技术、环保材料沙障、乡土种筛选与繁育、饲草料种植等技术。
语种中文
页码126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4310]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尤冬梅. 典型荒漠化区生态技术评价与需求分析[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