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中国城市群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与优化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刘晓菲
答辩日期2022-07
文献子类博士后出站报告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导师武兰芳 ; 王振波
关键词城市群 创新能力 创新生态系统 评价
学位名称博士后
英文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驱动成为未来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目前,创新资源呈现不断集聚的态势,中国城市群地区及其中心城市逐渐成为国家参与国际创新竞争的关键平台。然而,中国城市群地区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不同城市群之间创新能力差异较大,亟需优化调控。亟待系统性评估中国城市群地区整体创新全景格局图,为提升其创新能力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结合研究进展与综述结果,借鉴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从评估框架的理论框架、理论逻辑、建模原则与指标筛选等方面,搭建中国城市群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框架,包括创新资源投入强度、创新成果产出效益、创新主体活跃程度和区域创新发展环境4 项一级指标,以及人才投入强度、资本投入强度、知识投入强度、技术转化效益、经济增长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企业活跃程度、科研机构活跃程度、区域创新软环境和区域创新硬环境10 项二级指标。通过综合评价可知,中国城市群总体创新能力高值地区重点集中在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粤闽浙沿海和山东半岛5 个沿海城市群的主要城市,以及西安、长沙、武汉、南昌、大连和成都等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分子系统来看:(1)中国城市群创新要素投入强度高值地区重点集中在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和粤闽浙沿海5 个沿海城市群,而除西安、成都等个别核心城市外,广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群创新要素投入强度普遍较低;(2)中国城市群创新成果产出效益高值地区重点集中在珠三角、粤闽浙沿海、长三角和京津冀4 个沿海城市群,低值地区多为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城市群;(3)中国城市群创新主体活跃程度高值地区重点集中在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辽中南、粤闽浙沿海和山东半岛6 个沿海城市群的主要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市群核心城市,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极化特征;(4)中国城市群区域创新发展环境高值地区重点集中在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粤闽浙沿海和山东半岛5 个沿海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主要城市,而哈长城市群和兰州—西宁城市群一般城市亟待提升区域创新发展环境。 未来,亟待在综合评价结果的基础上,科学提出中国城市群创新发展的分类应对与优化对策。(1)深入优化中国城市群创新体系空间布局,有效发挥核心城市群及城市创新辐射带动力,充分支持中西部城市群及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因地制宜提升城市群边缘中小城市创新能力;(2)持续加大中国城市群创新要素投入保障,促进城市群人才要素加快集聚,增强城市群资本要素投入力度,提升城市群知识要素吸纳能级;(3)有效增进中国城市群不同创新主体活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城市群创新体系,加快推进促进科研机构创新成果转化,深入巩固政府与科技中介中间人角色;(4)维持高品质的中国城市群创新支撑环境,统筹推进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与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全力保障城市群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体系配套提升。
语种中文
页码109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4317]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晓菲.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中国城市群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与优化[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