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轮航运网络的空间组织模式及优化路径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陈沛然 |
答辩日期 | 2022-12 |
文献子类 | 博士后出站报告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王成金 |
关键词 | 邮轮航运网络 邮轮港口 AIS 轨迹数据 网络结构 空间系统 |
学位名称 | 博士后 |
英文摘要 |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邮轮产业蓬勃发展,逐渐成为全球旅游市场发展最快的部门,邮轮港口及航运网络的研究成为现代港口地理学的热点之一。邮轮航运网络具有旅游和运输的双重功能,它的运输功能导向、运输组织方式和空间布局特征都与传统航运网络明显不同。中国的邮轮产业起步晚于欧美国家,但发展速度却极为惊人,邮轮已经从一种少数富裕人群的消费方式,逐步成为普罗大众休闲旅游的重要选择,对我国休闲旅游的方式和形态产生了重大影响。邮轮航运网络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一些问题,邮轮港口多数处于亏损状态,邮轮始发航线较少且布局不合理,邮轮港口配套设施建设不足,本土邮轮企业经营水平较低。邮轮航运网络在理论研究上具有特殊性,在高速发展过程中问题频出,在这种背景下笔者开展了中国邮轮航运网络空间布局与网络组织方面的研究,旨在提出中国邮轮网络的优化路径和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全球邮轮船舶航线轨迹数据,采用“点-线-面”的视角,分析中国邮轮航运网络的空间布局、组织结构和优化路径。全面刻画中国邮轮港口的发展格局,剖析中国邮轮航线的分布格局与类型分异,识别并比较区域性邮轮航运系统,考察其形成机制,提出中国邮轮航运网络的优化路径,为我国邮轮港口布局与航线组织提供合理参考。主要结论如下: 1)中国沿海邮轮港口集中布局在渤海湾、长三角、台湾海峡、珠三角和海南等五大区域,其中长三角地区的邮轮港口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从总挂靠量来看,上海、基隆、香港、天津和厦门成为我国邮轮港口的五大核心港口,也较好地覆盖了我国华北、东南、华南三大客源市场。 2)中国邮轮港口分为四个层级,其中第一层级包括基隆港、蛇口港、广州港、上海港、香港、台中港和澎湖港,此类港口均位于长三角、台湾海峡和珠三角地区;多数北方邮轮港口位于第二层级,此类港口多数为具备一定规模的邮轮母港;第三层级包括江阴港、烟台港、镇江港、连云港和温州港,该层级包含大量的邮轮挂靠港,将进一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品质,扩大港口的挂靠和中转功能;第四层级尚处于邮轮港口建设的起步阶段。 3)中国邮轮航线网络深度嵌入到亚太地区的两大区域性邮轮航运空间组团—东北亚组团和东南亚组团,并以东北亚组团为绝对主导。根据中国邮轮航线网络内部的联系结构,本文将邮轮网络切分为四个区段,即海南—珠三角区段、台湾海峡区段、长三角区段和渤海湾区段。中国邮轮中转航线的网络结构呈现非常明显的轴-辐结构特征,这个轴-辐结构以上海港为中心,辐射天津港、烟台港、基隆港、台中港、香港,以及仁川港、博多港、神户港、名濑港、那霸港等日韩邮轮港口。 4)从中国邮轮港口出发,面向整个亚太地区来看,邮轮港口之间最重要的功能联系分为母港—挂靠港和母港—母港两类,这两类联系覆盖了中国邮轮港口与整个亚太地区邮轮港口的主要空间联系。中国邮轮航运系统形成了三种区域模式,包括多级链式邮轮港口空间系统、轴辐式区域邮轮港口空间系统和金字塔型邮轮航运网络空间系统。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87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4341]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陈沛然. 中国邮轮航运网络的空间组织模式及优化路径[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2.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