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林土壤碳氮温室气体通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机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郭初莹 |
答辩日期 | 2021-12 |
文献子类 | 学术型学位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李胜功 ; 张雷明 |
关键词 | 温带森林 土壤碳氮循环 冻融过程 土壤温室气体通量 全球增温潜势 |
学位名称 | 博士 |
学位专业 | 生态学 |
英文摘要 | 土壤温室气体(GHG)通量研究作为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对碳氮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林因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高度敏感而成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非常重要的研究区域。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技术(静态箱法)、红外气体分析法(LI-8100 法)和全自动多通道土壤CO2、CH4 和N2O 通量协同观测技术(动态箱法),本研究在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不同下垫面开展了土壤CO2、CH4 和N2O 通量的对比观测,同时在室内验证了动态箱法的精度和准确度。基于动态箱法和静态箱法,本研究于2014–2020 年开展了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林土壤碳氮通量的野外连续定位测定,分析了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动态变化和环境响应特征。目前土壤温室气体通量野外监测频率较低,尤其在春季冻融期的研究明显不足,因此在量化中高纬度地区全年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和探究驱动森林土壤温室气体交换的因子方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该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时期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林土壤CO2、CH4 和N2O 通量的过程和机制。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144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4423]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郭初莹. 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林土壤碳氮温室气体通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机制[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