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分疆画界:清代县级政区的析分与界线划定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赵逸才
刊名历史地理研究
出版日期2023-02-20
卷号43期号:01页码:47-62+160
关键词清代 县级政区 析分 界线 幅员
ISSN号2096-6822
英文摘要界线和幅员是政区的重要地理要素。清朝共有203个县级政区发生过析分,析分后大多是新设县级政区,也有少量增置直隶厅的情况。随着县级政区析分、裁并增多,聚落点、柳条边等人文地理要素成为政区“分疆画界”的重要依据。清代县界调整较为密集的区域为奉天、苏南、陕南、川东、闽粤交界处等地,这些区域增设县级政区较多,体现了清代的地域开发进程。“分疆画界”作为清朝均衡地方治理的行政手段,在治乱理正、基层治理与应对边疆危机等因素推动下运作和演变。县界的空间形态总体上是在依照自然“山川形便”形塑合理的幅员、调节与行政中心的距离等综合设计下形成的。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0369]  
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通讯作者赵逸才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逸才. 分疆画界:清代县级政区的析分与界线划定[J]. 历史地理研究,2023,43(01):47-62+160.
APA 赵逸才.(2023).分疆画界:清代县级政区的析分与界线划定.历史地理研究,43(01),47-62+160.
MLA 赵逸才."分疆画界:清代县级政区的析分与界线划定".历史地理研究 43.01(2023):47-62+16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