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活垃圾治理生态环境风险及应对路径——以青海省为例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张健; 周侃; 陈妤凡 |
刊名 | 生态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23-05-23 |
卷号 | 43期号:10页码:4024-4038 |
关键词 | 生活垃圾治理 生态环境风险 风险应对 青藏高原 生态屏障区 |
ISSN号 | 1000-0933 |
英文摘要 | 生活垃圾治理失效导致的污染胁迫已成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面临的突出威胁,精准评估城乡生活垃圾治理的生态环境风险并科学制定应对路径,对改善人居环境品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以青海省4306个居民点为研究对象,在定量测度城乡各类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及其治理水平基础上,从生活垃圾治理体系的收集、转运与处理全过程视角,综合考虑危险度、暴露度、脆弱度因子构建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基于主客观综合赋权的TOPSIS方法和风险管控障碍度评价方法,多尺度评价生活垃圾治理生态环境风险并识别管控阻滞因子。结果显示:青海省城乡生活垃圾产生呈整体分散、局部组团式集中分布特征,全省生活垃圾集中治理率仅62.33%;全省生活垃圾治理的生态环境风险总体处于中风险等级,属于中高风险及高风险等级的居民点占36.90%,且河湟谷地区向柴达木盆地区、环青海湖及祁连山地区和青南高原地区呈风险递增;现行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在镇级转运环节的生态环境风险最高,在祁连山脉、昆仑山脉东段以及青南高原峡谷地带转运风险突出;自然地理环境高寒性、分散式垃圾处理技术滞后性是风险管控的主要阻滞因子。建议以生活垃圾全处置和生态环境零胁迫为导向,采取补齐生活垃圾治理的软硬件短板、建立高效收集与处理的奖补政策机制、强化城镇与农牧居民环境伦理教育等举措,综合提升生态屏障区生活垃圾治理效能;基于青藏高原城乡聚落与生活垃圾产污分散性,充分顾及其治理全过程的生态环境风险,将生活垃圾治理体系配置的基本单元由县域下沉至镇域尺度,因地制宜实施城乡一体化治理、乡镇集中治理、村分散治理等镇域片区治理模式。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3686] ![]() |
专题 | 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
通讯作者 | 周侃 |
作者单位 | 1.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 2.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健,周侃,陈妤凡.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活垃圾治理生态环境风险及应对路径——以青海省为例[J]. 生态学报,2023,43(10):4024-4038. |
APA | 张健,周侃,&陈妤凡.(2023).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活垃圾治理生态环境风险及应对路径——以青海省为例.生态学报,43(10),4024-4038. |
MLA | 张健,et al."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活垃圾治理生态环境风险及应对路径——以青海省为例".生态学报 43.10(2023):4024-403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