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近视角下长三角城市多尺度创新网络形成的微观机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李迎成; 杨钰华; 马海涛 |
刊名 | 地理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23-08-15 |
卷号 | 78期号:08页码:2074-2091 |
关键词 | 创新网络 多尺度 邻近性 论文合作 社会关系 微观机制 长三角 |
ISSN号 | 0375-5444 |
英文摘要 | 多维邻近性是促进知识流动与构建创新网络的重要力量,但邻近视角下个体间的社会关系影响多尺度创新网络形成的微观机制尚不明晰。本文以长三角为研究对象,通过对926名“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论文的通讯作者进行问卷调查,识别论文合作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并构建城市创新网络,探究了个体层面多维邻近性影响长三角城市多尺度创新网络形成的微观机制及其差异。研究发现:(1)论文合作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主要可分为地缘、学缘和业缘3种类型,分别通过地理、认知和社会邻近性促进不同尺度下的知识流动,能较好地解释长三角城市多尺度创新网络形成的微观机制。(2)整体而言,地缘关系主要通过间接路径对不同尺度知识流动产生影响,学缘关系的影响在3个尺度均有体现,业缘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家尺度,而对外创新联系较强的城市也往往具有更加多元的关系表现形式。(3)与业缘关系相比,学缘关系对长三角各个尺度城市创新网络的总体影响程度更强,表明个体层面的认知邻近性比社会邻近性更有利于促进知识流动。(4)基于学缘的师生关系和基于业缘的项目合作关系对长三角不同尺度城市创新网络的形成均具有显著影响,但前者主要由于人才流动而产生隐性知识的转移和共享,后者主要表现为在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城市之间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化的合作匹配模式。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4450] ![]() |
专题 | 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
通讯作者 | 马海涛 |
作者单位 | 1.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迎成,杨钰华,马海涛. 邻近视角下长三角城市多尺度创新网络形成的微观机制[J]. 地理学报,2023,78(08):2074-2091. |
APA | 李迎成,杨钰华,&马海涛.(2023).邻近视角下长三角城市多尺度创新网络形成的微观机制.地理学报,78(08),2074-2091. |
MLA | 李迎成,et al."邻近视角下长三角城市多尺度创新网络形成的微观机制".地理学报 78.08(2023):2074-2091.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