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基于黑土区土壤碳平衡的县域种养规模优化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杭胜; 侯瑞星; 李泽红; 欧阳竹
刊名农业工程学报
出版日期2023
卷号N/A页码:10
ISSN号1002-6819
关键词土壤 秸秆 黑土地 碳平衡 承载力 规模优化 可持续发展
英文摘要东北黑土区是中国商品粮的主产区,近年来存在耕地“变薄、变瘦、变硬”等土壤质量下降问题。农业废弃物作为碳源高效还田是提升土壤质量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缺少基于农业-牧业碳素循环调控的区域农业生产系统模式,以促进碳素高效还田和黑土地地力提升。为了探讨基于土壤碳收支平衡来调整农牧规模的方法,该研究选取位于松嫩平原腹地的齐齐哈尔市作为研究对象,核算齐齐哈尔市各县域土壤碳收支状况,以土壤碳排放和碳输入相平衡为目标,通过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构建齐齐哈尔市的农牧业碳平衡农业模式。结果表明,各县域主要调整方案为种植业需要减少水稻种植面积,增加玉米的种植面积,养殖业需要增加奶牛养殖规模。调整后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废弃物得到全量化利用后,农田土壤碳库不再下降。县域尺度农牧规模需因地制宜的调整,以土壤碳亏损较大的讷河县为例,在保证碳输入及农业经济收益的基础上,增加46.4%的玉米种植面积,减少63%的黄牛养殖规模,增加85%的奶牛,54%的生猪,75%的羊及71%的家禽养殖规模,可保持土壤碳平衡。种植业和养殖业规模调整后的有机物料还田可替代33%~59%的化肥氮投入,除克东县和克山县的玉米种植外,3种主栽作物的土壤氮承载力均呈现上升趋势。研究提出农业“碳平衡”发展模式,可为黑土区农业-牧业发展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中国“双碳”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URL标识查看原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0381]  
专题禹城站农业生态系统研究中心_中文论文
通讯作者侯瑞星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
2.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黄河三角洲农业工程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杭胜,侯瑞星,李泽红,等. 基于黑土区土壤碳平衡的县域种养规模优化[J]. 农业工程学报,2023,N/A:10.
APA 杭胜,侯瑞星,李泽红,&欧阳竹.(2023).基于黑土区土壤碳平衡的县域种养规模优化.农业工程学报,N/A,10.
MLA 杭胜,et al."基于黑土区土壤碳平衡的县域种养规模优化".农业工程学报 N/A(2023):1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