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开刑人员冲动性的变化特征及对心理健康和违规行为的预测作用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楼新娟 |
答辩日期 | 2022-12 |
文献子类 | 硕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其他责任者 | 李勇辉 |
关键词 | 服刑人员 冲动特征 心理健康 违规行为 预测作用 |
学位名称 | 理学硕士 |
学位专业 | 应用心理学 |
其他题名 |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Impulsivitv in Prisoners and its Predictive Effect on the Mental Health and Violations |
英文摘要 | 犯罪行为对社会、家庭、个人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犯罪行为的发生是体内在心理特征与外在情境综合所致,其中个体心理行为特征是内在决定性因素。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担负着惩罚和改造罪犯的任务,为不断提升教育改造质量,有必要对服刑人员的心理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并理解和把握服刑人员心理行为特征与不良行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大众对犯罪人的认识,还是干警在描述服刑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时,冲动常常会作为高频词出现。已有研究指出服刑人员是冲动性较高的群体,暴力型犯罪人员比财产型犯罪人员更容易产生冲动性行为,国外已有研究发现高冲动性分服刑人员在监管期间发生自杀、自伤的风险较高,更容易出现攻击行为,且再次犯罪的风险更高。但关于犯罪人员冲动特征在服刑期间是否会发生变化?冲动性对服刑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是否有影响,冲动性特征是否影响心理健康水平,国内相关大样本的综合研究并不多。 本研究选用1497名服刑人员为被试,综合纵向和横向研究设计,采用问卷与行为任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服刑人员冲动性的变化特征,不同类型服刑人员冲动性的特点,以及冲动性对心理健康水平及监内违规行为的预测作用。研究方法包括:1)UPPS-P, BIS-11、冲动性新量表测量被试的特质冲动;2 )Go/No-Go测量被试的冲动行为水平;3)信息取样任务测量被试的冲动决策水平。4 )GAD-7 ,PHQ-9 , PHQ-15 , PS QI测量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5)违规违纪行为的认定以2021年10月至2022年07月间均在押服刑人员有无发生违规违纪并被扣分处理为标准。 通过跨度6个月的纵向设计,考察服刑人员特质冲动和状态冲动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为:总体罪犯的特质冲动在服刑期间基本保持稳定,有前科罪犯的特质冲动性由低变高,无前科罪犯的特质冲动性由高变低。罪犯的状态冲动(包括冲动行为和冲动决策)在服刑期间由低变高。 通过横向设计,对服刑人员冲动性、心理健康等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并探索冲动性对心理健康、服刑期间发生违规行为的预测作用、以及与服刑前发生2次及以上前科行为的相互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冲动性:男性、文化程度低、未婚、有吸毒史、贩卖毒品罪、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盗窃罪、有前科史等特征服刑人员为较高冲动性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男性服刑人员的焦虑、抑郁、身区体化症状高于女性服刑人员。2)冲动性及其不同维度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健康水平与特质冲动正相关,与状态冲动负相关。3)男性、高中文化、计划冲动性、状态冲动对焦虑有预测作用;男性对抑郁有正向预测作用;男性、计划冲动性对睡眠质量有预测作用。4 ) BIS-11总分、消极紧迫性、冲动性新量表总分对犯罪人员服刑期间发生违规行为具有预测作用。5 ) UPPS-P总分、缺少毅力、冲动性新量表总分对服刑人员发生2次及以上前科行为预测作用。6)动性新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并且对不同特征的服刑人员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对服刑人员发生2次及以上前科行为具有预测作用。 以上研究结果提示:有前科史罪犯服刑期间特质冲动变高,无前科史罪犯服 刑期间特质冲动变低。罪犯的状态冲动在服刑期间由低变高。不同类型服刑人员的冲动性、心理健康状况具有不同特点,可据此进行分类管理和矫治。冲动性对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服刑期间违规行为、发生2次及以上前科行为的风险都具有预测作用,可通过教育矫治来调节犯罪人员的冲动性水平,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降低服刑期间发生违规行为和再次发生违法犯罪行为的风险。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45109] ![]() |
专题 | 心理研究所_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楼新娟. 服开刑人员冲动性的变化特征及对心理健康和违规行为的预测作用[D].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2.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心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