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场景下的行人再识别方法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徐博强![]() |
答辩日期 | 2023-05-19 |
文献子类 | 博士 |
关键词 | 行人再识别 细粒度检索 跨域检索 遮挡行人再识别 |
英文摘要 |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量的监控设备已经被部署在各种公共场所,形成了庞大的分布式监控网络,从而产生了大量的视频监控数据。行人再识别技术结合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等领域的方法,通过提取监控画面中行人图像的外观特征并比较特征相似度,实现了关联不同摄像机中同一行人的轨迹图像。在公安刑侦、人物检索和人机交互等场景中,行人再识别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与手工特征相比,基于深度学习的行人再识别方法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提取出了更具判别性的行人特征,并在公开的学术数据集上展现了优异的再识别性能。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行人再识别模型经常面临跨域、低光照、遮挡等复杂环境,具体而言可能遇到以下问题:(1)常规的行人再识别模型通常基于行人的衣着服饰提取特征,进而对行人身份进行判断。然而,在学校、工厂、银行等场景中,由于人们穿着相似的衣服,导致无法再根据衣着特征对行人身份进行判断,因此常规的行人再识别模型的准确率会大幅度下降。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准确的行人再识别,对行人再识别模型的判别能力提出了挑战。(2)行人再识别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涵盖学校、商场、车站、机场等多个场景。但是,当行人再识别模型在未经训练的领域上进行部署时,由于不同领域之间的差异较大,使得行人再识别模型在跨场景应用时性能显著下降,甚至无法使用,这对行人再识别模型的泛化性和域适应性提出了挑战。(3)实际应用场景中,人遮人和物遮人的情况经常出现。遮挡物的存在会在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过程中引入噪声,并使得行人的部分特征缺失,从而导致遮挡行人再识别的准确率下降,这对行人再识别模型的鲁棒性提出了挑战。 本文针对上述挑战对行人再识别任务展开了研究,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包括: 针对人们穿着相似衣服的细粒度行人再识别问题,由于这种情况下衣着特征不再可靠,本文提出了一种同时利用头肩特征和与颜色无关的特征辅助进行行人身份判别的行人再识别算法。该算法会通过一个轻量级的头肩分割层对头肩区域进行定位并提取对应特征。同时利用实例归一化来学习与颜色无关的特征,并且通过注意力机制来挖掘更加丰富的判别线索,以确保提取出的与颜色无关的特征拥有较强的表征性。本文建立了用于研究细粒度行人再识别的数据集FG-reID,并通过与其他方法的对比,验证了该行人再识别算法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本文针对行人再识别模型在实际复杂场景中可能面临的穿着相似衣服、跨域和遮挡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多种有效的方法,提升了行人再识别模型的判别能力、泛化能力和鲁棒性,增强了模型的实际应用能力,推动了行人再识别课题的发展。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126 |
源URL | [http://ir.ia.ac.cn/handle/173211/52316] ![]() |
专题 | 毕业生_博士学位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徐博强. 复杂场景下的行人再识别方法研究[D]. 202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自动化研究所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