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多肽与化疗药物偶联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刘雪; 张竞; 梁博; 张耀; 王伟颖; 张纯; 刘永东
刊名过程工程学报
出版日期2021
卷号21期号:11页码:1245-1258
关键词多肽偶联药物 癌症 药物递送 多肽 连接子 细胞毒素 肿瘤靶向 肿瘤渗透
ISSN号1009-606X
英文摘要癌症已成为全球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小分子化疗药临床应用广泛,但由于缺乏肿瘤靶向性,普遍存在全身系统毒性强和耐药频发等问题。因此,如何将足量的化疗药物定向运送至肿瘤部位成为化学治疗的最大挑战。抗体偶联药物(ADC)利用抗体的肿瘤特异性将高毒性小分子靶向递送至肿瘤部位,能克服小分子化疗药物的上述缺陷,是近年来肿瘤药物研发热点。然而抗体的大分子特点使ADC在肿瘤部位的渗透率低,严重限制了ADC的肿瘤治疗效果。近年来,使用具有肿瘤靶向能力的多肽取代抗体发展的多肽偶联药物(PDC)是另一种新型肿瘤药物的靶向递送途径。其中,具有细胞渗透能力的肿瘤靶向肽在癌症治疗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而且多肽结构简单,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或原核表达手段获得。因此,相对于ADC,PDC具有更高的载量、更强的组织渗透能力、更灵活的多功能化改造以及更低廉的制备成本。随着对胞内转运途径和药物释放机制的深入研究,PDC有望早日投入临床应用。本工作详细介绍了PDC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不同靶向肽、细胞毒性分子和连接子对PDC抗肿瘤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优势与不足,总结发展趋势,并为PDC的优化设计提供思路。要点:(1)综述了肿瘤靶向化疗药物的原理、类型及特点。(2)分析了PDC中的靶向多肽、细胞毒性分子和连接子的种类、特点和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3)总结了现有PDC研究的优势和不足,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URL标识查看原文
项目编号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16204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2003685)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四川大学启动基金:No.YJ201926) ; 中国科协优秀中外青年交流计划(2019)
源URL[http://ir.ipe.ac.cn/handle/122111/57255]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3.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4.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靶向药物与释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雪,张竞,梁博,等. 多肽与化疗药物偶联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 过程工程学报,2021,21(11):1245-1258.
APA 刘雪.,张竞.,梁博.,张耀.,王伟颖.,...&刘永东.(2021).多肽与化疗药物偶联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过程工程学报,21(11),1245-1258.
MLA 刘雪,et al."多肽与化疗药物偶联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过程工程学报 21.11(2021):1245-125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过程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