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内换热管壁积灰层状态光学辅助测量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朱润孺; 袁野; 张易阳; 李庚达; 黄云 |
刊名 | 中国煤炭学会煤粉锅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 |
出版日期 | 2021-05-14 |
页码 | 4 |
关键词 | 四管破坏 辐射测温 积灰 垃圾焚烧 智能吹灰 |
DOI | 10.26914/c.cnkihy.2021.077107 |
英文摘要 | 燃煤、垃圾焚烧锅炉中的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和省煤器换热管长期暴露在高温、高尘的复杂环境中,表面积灰问题严重。积灰不仅会降低其换热效率,还会增加高温腐蚀等问题发生的几率。此外,烟气中的颗粒物还会随燃料种类、燃烧方式和运行参数变化呈现不同物化特性,进而改变其沉积特性,增加解决积灰问题的难度。因此,虽然现有锅炉系统通常会配备吹灰系统,在锅炉运行时定期吹扫受热面,但效果迥异。为了更好地解决管壁积灰带来的运行难题,首先对"四管"破坏的机理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应用于锅炉系统内管壁积灰参数测量的技术和案例进行调研;最后基于技术成熟性和成本的考虑,探讨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管壁积灰面光学原位测量技术。结果表明,采用辐射光学原位测量技术对"四管"换热面积灰形貌和温度参数进行实时测量,并耦合管内监测数据,进而制定合理的优化吹灰策略将是解决积灰难题的出路之一。此外,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生活垃圾清运量不断提升,焚烧无害化处理能力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排放成分较燃煤烟气复杂,且高毒性的二噁英和重金属等高毒污染物对于环境的影响更为长远。针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系统内的重点温度监测区域,探讨了上述辐射光学测量系统在固废焚烧炉排炉内改善二噁英低温逃逸和炉排"偏烧"等运行问题的拓展应用。 |
项目编号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YFC1903000) ;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资助项目(BA2020056) ; 国家能源集团科技创新项目(GJNY-18-27) |
源URL | [http://ir.ipe.ac.cn/handle/122111/57457]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2.华能长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3.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4.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朱润孺,袁野,张易阳,等. 炉内换热管壁积灰层状态光学辅助测量技术研究[J]. 中国煤炭学会煤粉锅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21:4. |
APA | 朱润孺,袁野,张易阳,李庚达,&黄云.(2021).炉内换热管壁积灰层状态光学辅助测量技术研究.中国煤炭学会煤粉锅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4. |
MLA | 朱润孺,et al."炉内换热管壁积灰层状态光学辅助测量技术研究".中国煤炭学会煤粉锅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21):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过程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