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铝加工二次铝灰氟氮组分强化分离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黄形中
答辩日期2022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导师李会泉 and 何发钰李少鹏
关键词二次铝灰,铝合金,氟氮分离,无害化,外场强化
英文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铝生产国和消费国,铝产品产量和消费量均占世界总量的50%以上。在电解铝、铝加工与铝再生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次铝灰(Secondary aluminum dross, SAD)危险废物,因其中所含氮化物及氟化物等毒害组分,处置难度大,制约铝工业绿色健康发展。二次铝灰中氟化物、氮化物的高效脱除是实现二次铝灰资源化利用的关键。针对二次铝灰中氟氮毒害组分脱除不彻底的问题,本文以铝加工二次铝灰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二次铝灰基础物性分析,提出了“外场强化脱氮-络合除氟”的技术路线,系统开展了工艺优化与机理研究,实现了氟氮毒害组分高效脱除,并明确了强化脱氮与络合除氟的过程机理。主要结论如下:(1)系统开展了3种不同系列铝合金二次铝灰的基础物性分析,并进行了对比性研究。二次铝灰中氟元素含量为1.04%~2.29%,氮元素含量为4.30%~5.48%。氟元素主要富集于二次铝灰颗粒表面,铝-硅系合金生产所得二次铝灰中氟化物以CaF2和KF的形式存在;铝-镁系合金生产所得二次铝灰中氟化物以CaF2和MgF2的形式存在;铝-镁-硅系合金生产所得二次铝灰中氟化物以NaF、CaF2、MgF2和Na3AlF6的形式存在。氮元素主要分布在二次铝灰颗粒体相中,在三种样品中均主要以氮化物AlN的形式存在。不同样品中氟元素赋存形态及含量与生产过程中所用助剂配方有关,存在较大差异。而不同铝灰中氮元素来源于高温铝液与气相中的氮气反应,故其含量及赋存形式差异较小。(2)开展了超声场强化脱氮和加压强化脱氮工艺优化及机理研究。优化条件下,两种工艺AlN脱除率分别可达96.09%和94.36%,所得水解渣均不具备氨氮反应性。进一步分析机理发现,超声场强化作用可归因为II类声化学,即通过空化效应破坏水解产物层,为AlN水解提供了更多反应位点。加压强化脱氮工艺下水解产物转变为二维薄片状AlOOH,无法在颗粒表面形成紧密壳层,为较高温度下AlN深度反应提供了传质通道。(3)开展了二次铝灰络合除氟工艺优化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除氟率可达84.83%,除氟后渣相氟浸出毒性测试值为9.4 mg/L,远小于GB 5085.3—2007要求限值;除氟液经处理后氟浓度降至8.98 mg/L,达到GB 8978-1996污水排放一级标准,实现了二次铝灰无害化。反应机理研究表明,除氟过程中Al3+与F-可发生多级络合反应,随反应进行AlF63-可与液相中的K+、Na+形成氟铝酸盐造成除氟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pe.ac.cn/handle/122111/60730]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黄形中. 铝加工二次铝灰氟氮组分强化分离研究[D].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2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过程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