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锂电正极废料湿法回收过程杂质协同脱除 的基础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刘言
答辩日期2021-06-01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导师孙峙
关键词废旧锂离子电池,湿法冶金,协同浸出,晶种诱导,深度除铝铁
英文摘要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的废旧锂离子电池产生,严重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高度重视锂电池的回收和处理处置,废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还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湿法冶金技术是当前锂电池回收的主流技术,但该技术受杂质元素的制约,存在除杂流程冗长、有价金属损失大、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严重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基于诱导结晶的杂质元素协同脱除的思路,通过控制结晶过程,实现湿法回收过程杂质协同脱除。重点开展了NCM和LiFePO4正极材料的协同浸出过程及Al3+、Fe3+杂质协同脱除过程中的工艺优化、热力学分析以及机理探究等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降低浸出过程的试剂消耗,减少浸出过程中杂质元素的引入,提出了三元锂离子电池(NCM)与磷酸铁锂(LiFePO4)正极材料协同浸出除杂的新方法,通过控制晶体形核与长大过程,促使杂质Fe3+和PO43-转变为FePO4∙2H2O物相,实现了协同浸出过程有价金属元素的浸出率达96%以上,且杂质Fe和P以FePO4∙2H2O回收的。机理的研究表明:晶种的加入可以诱导强化FePO4∙2H2O沉淀,进而促进协同浸出反应的完全进行。(2)探究了磷酸根协同脱除铝铁的过程机制,以含有有价金属(Li、Ni、Co、Mn)离子和杂质Al3+、Fe3+的模拟酸性溶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磷酸盐法深度协同脱除其中的Al、Fe杂质。以杂质脱除率和有价金属夹杂率作为评价标准,在磷酸用量0.8M(M为理论加入量)、pH=4.0、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0min的条件下,实现了高于96%的Al3+、Fe3+杂质脱除率和小于1%的有价金属损失率。 (3)开发了晶种闭路循环的诱导强化铝铁杂质协同脱除方法。将晶种诱导除杂的效果和未加入晶种的效果进行对比,并考察了磷酸用量、溶液pH、除杂温度、晶种加入量对于除杂效果的影响。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一系列XRD、SEM、EDS、粒度分布等表征,探究了晶种诱导强化除杂的机理,并提出了除杂渣后续的处理工艺。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pe.ac.cn/handle/122111/60869]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言. 锂电正极废料湿法回收过程杂质协同脱除 的基础研究[D].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21.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过程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