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基于囊泡递送载体的治疗性乙肝疫苗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胡富民
答辩日期2022-07-01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导师马光辉
关键词Ph响应性脂质体,Apcs来源外泌体,细胞免疫,Mhc I提呈,乙肝疫苗
英文摘要

慢性乙肝在临床上缺乏治愈手段,治疗性乙肝疫苗等免疫疗法是实现慢性乙肝完全治愈最具希望的治疗方法。而目前已有的乙肝疫苗存在细胞免疫应答弱的问题。本论文提出分别以人工囊泡和天然囊泡为递送载体,构建“pH响应性脂质体疫苗”和“抗原提呈细胞(APCs)来源的外泌体疫苗”,以期获得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同时引发高效的体液免疫应答,满足治疗性乙肝疫苗的设计需求。本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细胞免疫弱的难题,提出仿生“膜融合”策略,构建人工囊泡即环境响应性脂质体,实现了高效的抗原胞质递送和交叉提呈能力,从而显著增强细胞免疫。采用逆相蒸发法构建共携载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免疫刺激剂CpG的pH响应性脂质体(HBsAg&CpG@Lip,粒径为200 nm,荷负电‑26.4 mV)。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在体外监测了载体的pH响应性和膜融合能力,证实了HBsAg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s)中的胞质释放能力,并通过小鼠杂交瘤细胞系B3Z验证了载体可有效引发BMDCs的抗原交叉提呈。(2)系统评价了所构建的人工囊泡可有效激活引流淋巴结的免疫细胞,增强乙肝疫苗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HBsAg&CpG@Lip在注射部位的驻留时间适中,可通过DCs携载和尺寸效应两种方式进入引流淋巴结,有效激活淋巴结中的DCs、B细胞和滤泡辅助性T细胞。借助膜融合的优势,所构建脂质体制剂可高效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并在提升细胞免疫效果指标(IFN-γ和颗粒酶B)的同时,诱导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IgG,实现了体内免疫效果的双重提升。(3)提出天然囊泡策略,成功构建外泌体制剂。与人工囊泡仅具备免疫激活作用不同,外泌体不仅具有免疫激活能力,而且在肝脏靶向性的基础上具备免疫调节能力。采用HBsAg为刺激物的APCs驯化策略获得了HBsAg-exo,体外论证了HBsAg‑exo的免疫激活特性,并在体内证实了其具有向脾脏和肝脏靶向的能力。在免疫动物后,虽然特异性IgG抗体的分泌水平较低,但其诱导了高效的细胞免疫应答,显著提高特异性CD8+T细胞的比例,提升了与细胞杀伤有关的多个重要指标(如Fas ligand、IFN-γ和颗粒酶B)。(4)为了满足特异性IgG抗体的分泌需求,提出外泌体与铝佐剂疫苗联合策略,同时为进一步增强细胞免疫效果,提出以MHC I表位肽(HBV208-216)替换HBsAg从而提升向CD8+T细胞的提呈能力。以HBV208-216和脂多糖(LPS)为刺激物驯化得到APCs来源外泌体(LPS-p-exo)。外泌体制剂能显著激活APCs,高效引发CD8+T细胞增殖;同时还能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将免疫抑制型M2逆转为免疫激活型M1巨噬细胞。与铝佐剂联合后,不仅展现高水平的细胞免疫效果,还弥补了外泌体单独使用抗体分泌不足的短板,实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综合提升,为外泌体剂型的治疗性乙肝疫苗提供了思路。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pe.ac.cn/handle/122111/60929]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胡富民. 基于囊泡递送载体的治疗性乙肝疫苗研究[D].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2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过程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