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材料中的螺旋生长行为

文献类型:第三方演示报告

作者王竹君
关键词螺旋位错 跨纬度手性转移材料
其他责任者深海科学研究部
发表日期2022-02-11
英文摘要

 王竹君,现任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于2016年12月于马普学会弗利茨·哈伯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导师为Robert Schlögl教授。博士期间主要从事扫描电子显微镜在近常压气氛下对于低维纳米材料的原位成像方法开发工作。针对在极端条件下(高温、近常压小分子与腐蚀性气氛)样品表面原子级敏感实空间实时成像这一难题,致力于设计开发新型电子显微镜物镜差分光阑与极化电子探测器。通过自主改装的原位电子显微镜,国际上首次在真实化学气相沉积条件下观测到液态铜表面上的单原子层石墨烯/六方硼氮的生长行为并揭示其机理,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原位实空间观测系统。目前该观测手段仍然保持着对表层面内(in-plane)原子层敏感度实空间成像的最高温度记录。申请人于2017年1月在马普学会弗利茨·哈伯研究所开始博士后阶段工作。期间工作重心为设计发展适用于气-固催化界面的近常压气氛实空间成像方法并探索催化剂工况下动态行为与机理。针对如何获得工况下单层气体分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衬度信息的难题,提出了在极化探测器上加装电子能量过滤器的设计策略,获得了单层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吸附在铂表面的二次电子衬度信号。在此基础上系统深入研究了近常压气氛下气-固催化界面非线性振荡行为,并成功地获得了催化界面处非平衡态下的反应速率与时空斑(spatiotemporal patterns)行为之间的构效关系。该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证明了电子束扫描成像方案具有在近常压气氛下对表面原子级敏感度的识别,为表面科学与材料科学领域的仪器开发奠定了理论与应用基础。申请人于2018年7月博士后出站,并于同年8月就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显微镜中心senior scientist职位。期间利用仿生学的“多目视场角三维形貌重构理论”开创性的发展了多重三维空间视场的拼接极化探测器,实现了对工况下金属催化剂表面真实三维形貌信息的实时追踪方案,并成功的将该技术应用于高温单晶合金晶畴定向生长领域中。该研究成果已临近产业化,将为全新的低维材料与异质催化的研究奠定理论和应用基础。截至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在Nature、Nature Catalysis、Nature Communications、PRL、ACS nano等期刊。申报人获得欧洲电子显微镜学会(European Microscopy Society)杰出论文奖(Outstanding Paper Award), 发明的表面敏感成像技术 “Surface Sensitive Imaging”目前正在被美国Thermofisher公司在位于捷克Brno厂区商业化并应用于下一代电子显微镜。

会议地点深海空间
会议日期2022-2-11
源URL[http://ir.idsse.ac.cn/handle/183446/9656]  
专题重要会议_Coffee Time学术沙龙
学术会议_所内邀请学术报告
作者单位上海科技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竹君. 材料中的螺旋生长行为. 202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