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干旱区灌丛形态对水文连通性的响应及生态效应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苏常红; 刘宇; 宋子豪; 寻雅雯
刊名山地学报
出版日期2023-06-15
卷号41期号:03页码:375-385
ISSN号1008-2786
关键词水文连通性 灌丛 泥沙截留 土壤固碳 黄土高原
DOI10.16089/j.cnki.1008-2786.000755
英文摘要干旱区生态系统的水文连通性影响植被斑块形态的空间分异。植被形态对水文连通性的适应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研究植被与水文连通性,过去多基于群落以上尺度,不涉及微观尺度。从植株个体角度探讨植被斑块形态与水文连通性关系,有助于挖掘微观尺度上景观格局对生态过程的驱动机制。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多年生灌丛作为研究对象,以高分辨率无人机航拍照片解译和野外定点观测为研究手段,量化植被斑块形态与水文连通性之间定量关系,分析二者对泥沙截留与土壤固碳等关键生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坡面灌丛斑块总体呈现横向生长趋势,灌丛斑块纵横比小于1;灌丛斑块纵横比从坡顶到坡底逐渐增大,分别为0.64、0.70、0.79、0.83;(2)灌丛方向与水流方向夹角从坡顶到坡底先减小再增大;坡面中部的坡度最大,灌丛方向最接近与水流垂直的方向;(3)灌丛的汇流累积量从坡顶到坡底逐渐增大,表明其水文连通度逐渐增大;水文连通度与灌丛斑块纵横比呈正相关关系;当水文连通度足够大时,灌丛在横纵方向上的生长没有倾向,形状近似为圆形;(4)泥沙拦截量和固碳效率随坡位下降而下降,二次曲线拟合表明泥沙拦截量和固碳效率随水文连通度增加呈增加态势,表明水文连通度有促使植株自主优化株型、提升泥沙截留和固碳效率的功效。本研究有助于为黄土高原干旱区植被结构优化及生态建设提供案例分析与借鉴。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4675]  
专题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苏常红,刘宇,宋子豪,等. 干旱区灌丛形态对水文连通性的响应及生态效应[J]. 山地学报,2023,41(03):375-385.
APA 苏常红,刘宇,宋子豪,&寻雅雯.(2023).干旱区灌丛形态对水文连通性的响应及生态效应.山地学报,41(03),375-385.
MLA 苏常红,et al."干旱区灌丛形态对水文连通性的响应及生态效应".山地学报 41.03(2023):375-38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