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高原生态恢复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张廷靖; 邵全琴; 刘树超; 张雄一; 宁佳; 刘国波; 牛丽楠; 陈美祺; 黄海波 |
刊名 | 生态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23 |
卷号 | N/A期号:04页码:1-15 |
关键词 | 生态恢复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 自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 随机森林 |
DOI | 10.20103/j.stxb.202212293695 |
英文摘要 | 全面深入评估生态恢复效益并明晰其自然—社会经济驱动机制,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区域尺度量化分析时间序列生态恢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案例研究较少。以云贵高原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运用模型模拟、时间序列趋势分析等方法,从生态系统宏观结构、质量和服务3个层次评估了2000—2019年云贵高原地区的生态恢复效益,使用随机森林方法探究了生态恢复的自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20年云贵高原地区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森林、草地和聚落生态系统面积的增加,以及农田生态系统面积的减少;(2)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恢复态势总体稳定向好,部分区域转差;(3)云贵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程度整体较高。其中,恢复程度中等及以上的地区占总面积的35.84%;生态恢复程度有所转差及以下的面积最少,占总面积的7.54%;(4)地形、气候和土壤等生态本底特征是云贵高原地区生态恢复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局地尺度,造林面积、人口密度年变化率等人类活动因子对生态恢复具有关键的作用。未来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应综合考虑区域生态背景和尺度效应,因地制宜采取恢复措施,以实现生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共赢。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9419] ![]() |
专题 | 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
通讯作者 | 邵全琴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大学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廷靖,邵全琴,刘树超,等. 云贵高原生态恢复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生态学报,2023,N/A(04):1-15. |
APA | 张廷靖.,邵全琴.,刘树超.,张雄一.,宁佳.,...&黄海波.(2023).云贵高原生态恢复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生态学报,N/A(04),1-15. |
MLA | 张廷靖,et al."云贵高原生态恢复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生态学报 N/A.04(2023):1-1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