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高山峡谷泥石流堆积扇发育过程及特征——以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天摩沟为例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侯伟鹏; 余国安; 岳蓬胜 |
刊名 | 山地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23-08-15 |
卷号 | 41期号:04页码:532-544 |
关键词 | 泥石流堆积扇 高山区 地貌效应 天摩沟 藏东南 |
DOI | 10.16089/j.cnki.1008-2786.000768 |
英文摘要 | 高山峡谷区泥石流动力地质作用强烈,是区域地貌变化的重要驱动力。泥石流堆积扇是支流(支沟)和主河(主沟)地貌外营力交互作用的地带,其形态变化反映了泥石流沟道自身水沙动态和地貌过程,也有助于理解高山河谷地貌的长期演变趋势。研究堆积扇发育过程和驱动因素有助于确定高山区河谷地貌演变成因和趋势。然而,受限于野外自然条件和数据资料,对高山区泥石流堆积扇发育过程的观测研究仍较少。本文以中国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天摩沟为研究对象,结合遥感影像、DEM数据、无人机航拍、RTK地形测量以及野外勘探调查,分析4次泥石流事件中天摩沟沟口堆积扇发育过程及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泥石流堆积扇发育过程受泥石流事件与一般水流过程共同影响。泥石流事件造成堆积扇宏观形态剧烈变化(扇面淤积抬升、扇体规模扩大等);一般水流过程则在泥石流间歇期缓慢塑造堆积扇沟道(沟床冲刷下切、流道局部平面摆动等)。(2)泥石流堆积扇发育与主河(帕隆藏布)相互影响。堆积扇外缘形态受主河径流调整和塑造,扇体沟道溯源侵蚀下切受控于主河河床侵蚀基准变化;主河局部地貌由原本相对窄深的单一线型发育成较为游荡的辫状河道。本研究可为泥石流沉积学、泥石流堆积扇工程选址及泥石流灾害风险防控等提供一定的科学数据支撑。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9376] ![]() |
专题 | 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
通讯作者 | 余国安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侯伟鹏,余国安,岳蓬胜. 典型高山峡谷泥石流堆积扇发育过程及特征——以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天摩沟为例[J]. 山地学报,2023,41(04):532-544. |
APA | 侯伟鹏,余国安,&岳蓬胜.(2023).典型高山峡谷泥石流堆积扇发育过程及特征——以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天摩沟为例.山地学报,41(04),532-544. |
MLA | 侯伟鹏,et al."典型高山峡谷泥石流堆积扇发育过程及特征——以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天摩沟为例".山地学报 41.04(2023):532-54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