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越冬期、迁徙期和繁殖期鄱阳湖区中鸻鹬类水鸟的多样性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余定坤; 徐志文; 龚磊强; 詹慧英; 祁红艳; 罗浩; 夏少霞
刊名湿地科学
出版日期2023-10-15
卷号21期号:05页码:671-680
关键词鸻鹬类水鸟 多样性 迁徙 鄱阳湖
DOI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5.005
英文摘要鄱阳湖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鸻鹬类水鸟的重要栖息地。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鄱阳湖区14个分区域的鸻鹬类水鸟进行了调查,研究了鸻鹬类水鸟的物种组成、数量变化以及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鸻鹬类水鸟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在鄱阳湖区,共记录6科41种鸻鹬类水鸟,其中,水雉(Hydrophasianus chirurgus)、半蹼鹬(Limnodromus semipalmatus)、小杓鹬(Numenius minutus)、白腰杓鹬(Numenius arquata)、翻石鹬(Arenaria interpres)和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s)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滨鹬为濒危物种,半蹼鹬、黑尾塍鹬(Limosa limosa)和白腰杓鹬为近危物种,留鸟、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的物种数量分别为2种、4种、8种和27种;反嘴鹬(Recurvirostra avosetta)、鹤鹬(Tringa erythropus)、凤头麦鸡(Vanellus vanellus)的种群数量较多,迁徙期的鸻鹬类水鸟物种数量明显大于越冬期和繁殖期,越冬期鸻鹬类水鸟的种群数量明显大于迁徙期和繁殖期;南昌县和南昌市区、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昌县和进贤县湿地中的鸻鹬类水鸟的物种数量较大,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余干县和鄱阳县湿地中的鸻鹬类水鸟的种群数量较大;鄱阳湖区的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是国际重要湿地)内越冬期和迁徙期的鸻鹬类种群数量占种群总数量的40%以上,两个保护区对鸻鹬类的种群保护具有重要支持作用;建议持续开展对鸻鹬类水鸟的监测,特别是对反嘴鹬和鹤鹬等优势物种数量的监测,加强对人工湿地的管理,减少鸻鹬类水鸟重要生境内的人类活动。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9416]  
专题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通讯作者夏少霞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3.江西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4.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余定坤,徐志文,龚磊强,等. 越冬期、迁徙期和繁殖期鄱阳湖区中鸻鹬类水鸟的多样性[J]. 湿地科学,2023,21(05):671-680.
APA 余定坤.,徐志文.,龚磊强.,詹慧英.,祁红艳.,...&夏少霞.(2023).越冬期、迁徙期和繁殖期鄱阳湖区中鸻鹬类水鸟的多样性.湿地科学,21(05),671-680.
MLA 余定坤,et al."越冬期、迁徙期和繁殖期鄱阳湖区中鸻鹬类水鸟的多样性".湿地科学 21.05(2023):671-68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