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藏东南地区树轮数据揭示的过去258年气温变化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聂文政
答辩日期2023-06
文献子类学术型学位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导师李明启
关键词藏东南 急尖长苞冷杉 树轮资料 气温 驱动机制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专业气象学
英文摘要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关键区域,其东南部受南亚季风、东亚季风等多种大气环流的影响,气候变化过程多样,驱动要素复杂。该地区气象记录较短,制约了我们对该地区气候变化规律的认识。本研究在米林县和朗县的2个森林上限样点,共采集62棵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 smithii)的115个树轮样芯,分析了其宽度和密度资料反映的气候信息,进而重建了藏东南地区两条气温序列,并探讨了该地区气温的变化过程和驱动机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在藏东南地区,森林上限急尖长苞冷杉的树轮宽度主要受7月平均气温限制,而树轮晚材最大密度则主要受8—9月平均气温限制。 (2)利用树轮宽度年表首次重建了藏东南地区过去258年的7月平均气温,方差解释量为50.1%,重建序列显示了5个暖期和3个冷期;利用晚材最大密度年表重建了藏东南地区过去239年的8—9月平均气温,方差解释量达到66.2%,重建序列显示了7个暖期和5个冷期。 (3)重建结果显示,自1960年以来,藏东南地区7月平均气温和8—9月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1990年之后,变暖速度加快,但在2000—2012年出现变暖停滞。过去20年是该地区的最暖期,与1850—1900年相比,该地区的变暖幅度略高于全球陆地平均水平。 (4)谱分析结果显示,藏东南地区7月平均气温变化存在2—4年、20—30年和70—80年周期,8—9月平均气温变化存在2—3年、20—30年和40—60年周期,与ENSO的2—8年以及AMO的10—30年和50—80年周期相吻合。 (5)合成分析结果显示,在AMO暖位相期间,在青藏高原地区位势高度较常年偏高,水平气流较常年辐散,这有利于大气的垂直下沉运动,多晴朗天气,气温偏高。AMO冷位相期间相反。 (6)时序叠加分析结果显示,强火山喷发后1—2年藏东南8—9月平均气温出现显著下降,喷发后第2年降温最多,热带强火山喷发后降温更加明显。强火山喷发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下降,从而引起降温。 本研究有助于了解藏东南地区急尖长苞冷杉宽度和密度对气候的响应情况以及进行气温重建的可靠性,并且通过重建延长了该地区的气温记录,以加深对藏东南地区气候变化和驱动因素的理解。
语种中文
页码105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9343]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聂文政. 藏东南地区树轮数据揭示的过去258年气温变化[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