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发展潜力评价与中俄跨境合作对策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季梦晨 |
答辩日期 | 2023-06 |
文献子类 | 学术型学位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李富佳 |
关键词 | 滨海边疆区 发展潜力 吉林省 跨境合作 |
学位名称 | 硕士 |
学位专业 | 自然资源学 |
英文摘要 | 区域发展潜力是指区域复合系统在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的潜在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现有和未来发展能力的标准。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合作越来越密切,从跨境合作角度评价区域发展潜力的必要性越来越强。 中国和俄罗斯两国作为地理毗邻、优势互补的在区域在国际合作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Primorsky Krai)位于多国交界处,是中俄跨境国际合作重点区域,更是东北亚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只有对滨海边疆区发展潜力进行全面评价,了解区域发展需求,中国才能在与该地合作时把握优势,与俄罗斯的跨境合作实现共赢。然而,相关的合作目前为止较为有限,目前中国对滨海边疆区发展潜力不明,制约了中俄跨境合作进程。因此对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发展潜力评价与中俄跨境合作对策研究十分必要。 本研究以“背景分析-理论解析-定量评估-对比分析-优化合作”为主线,运用地理学、资源科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在研究团队多次赴研究区科学考察所获取的一手数据资料支撑下,综合运用资料分析、经济计量、模型分析等多种方法与技术手段,从跨境合作角度构建区域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目标层-要素层-指标层的区域发展潜力评价模型(Regional development potential assessment,RDPA)。该模型通过耦合经济、社会、交通、资源环境四大模块,构架发展潜力量化评价体系,综合评价滨海边疆区发展潜力。滨海边疆区在各项发展潜力排名位于前列,在资源环境发展潜力和交通发展潜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果该地区能够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发挥跨境国际合作的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将有望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区域中心。本研究对中俄跨境合作典型区域——滨海边疆区与吉林省发展潜力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与滨海边疆区跨境合作的对策与方向。 研究结果表明,滨海边疆区-吉林两地跨境合作潜力巨大。中俄在滨海边疆区的跨境区国际交通物流以及基础设施合作,将直接带动两地经济发展和要素流动,推动港口和腹地双赢发展,前景广阔;中俄在农业与渔业产品有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两地可以交换相关技术,以弥补反季节蔬菜和渔业资源的需求;中俄两地在矿产资源开发与加工领域可以在吉林珲春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滨海边疆区开采、吉林加工”型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中俄两地可开展高等教育及科技合作,进行人才合作培养与劳务合作,促进经济增长。中俄区域合作的基础是两国具有共同的利益追求,虽然由于两国利益诉求的不同,存在着制约中俄区域合作的影响因素,但可以通过建立中俄利益共同体,推动双方区域合作。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这就对跨境区域发展潜力评价产生了新的需求。本研究可以为推动两国选择重点领域加强跨境合作,高效推动经济走廊建设和快速发展提供科学支持,也为研究世界其他跨境地区的合作机遇和挑战提供了参考。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95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9351]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季梦晨.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发展潜力评价与中俄跨境合作对策研究[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