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长期饲草复种模式下前茬氮肥施用量对饲草生产性能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拉萨农区为例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许丽华
答辩日期2023-06
文献子类专业学位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导师钟志明 ; 金涛
关键词拉萨农区 饲草复种 氮肥施用量 饲草生产性能 土壤肥力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专业农业管理
英文摘要西藏高原面临严重的草畜矛盾和生态环境压力,转移牲畜对天然草地的依赖,发展人工饲草复合种植是保证藏区畜牧业发展可持续的重要路径,而尿素是被用于农业增产以满足人们日益扩大的需求的重要农业资源。为探讨拉萨河谷地区农田饲草复合种植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施氮策略,本研究在中科院拉萨农田生态实验站以“秋播黑麦-箭筈豌豆”复种农田为研究对象,尿素(含氮量46%)为实验肥料开展研究,共设置5个施氮梯度0、75 kg/hm2、150 kg/hm2、225 kg/hm2、300 kg/hm2(N0、N75、N150、N225、N300),依托起始于2000年的“农田长期施氮试验”试验田开展为期两年的饲草复种试验。通过研究长期氮添加下“秋播黑麦-箭筈豌豆”复种农田饲草生长性能和土壤肥力的变化规律,探讨长期施氮对复种农田饲草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拉萨河谷地区人工饲草复合种植模式可持续发展和农田生产力提升提供理论支撑。主要结论如下: (1)前茬饲草增施中高氮对复种农田饲草生长促进效果最佳。N225处理下前茬饲草秋播黑麦连续两年株高、分蘖数、草产量表现最佳;后茬饲草箭筈豌豆干草产量在前茬N225处理和N300处理下时获得最高产量,2020年两处理间未变现显著差异性,2021年N300处理显著高于N225处理;复种农田周年草产量连续两年在N225处理下取得最高。前茬饲草秋播黑麦在N225和N300处理下茎叶比降低、鲜干比增加,叶片占比增加,饲草含水量提高,适口性得到改善。因此本研究中,前茬饲草氮肥施用量达到225 kg/hm2时更有利于拉萨河谷地区“秋播黑麦-箭筈豌豆”复种模式饲草生长,农田饲草生产力最高。 (2)增施氮肥提高了前后茬饲草营养物质含量。随着前茬饲草氮肥施用量增加,前后茬饲草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增加,粗灰分含量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以及粗淀粉含量均在N225处理和N300处理下水平较优。本研究对前茬饲草增施氮肥225 kg/hm2和300 kg/hm2时“秋播黑麦-箭筈豌豆”复种模式饲草营养价值最高。 (3)适量施氮提高了复种农田结构稳定性和微生物活性。随着对前茬饲草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前后茬收获季复种农田各层土壤容重降低,秋播黑麦收获季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在N225处理下最好,箭筈豌豆收获季在N150和N225处理下最好。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秋播黑麦收获季和箭筈豌豆收获季均在N300处理下最高,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和纤维素分解酶活性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因此,在本研究中前茬饲草氮肥施用量在225~300 kg/hm2时复种农田土壤结构得到改善且具有较高的土壤酶活性。 (4)前茬饲草增施氮肥显著降低土壤各层pH值,使土壤趋于中性,同时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得到显著提高,但土壤中钾素含量有降低趋势。因此,本研究中前茬饲草氮肥施用量为225 kg/hm2和300 kg/hm2的处理时复种农田土壤趋于酸碱平衡,整体养分含量提高,但土壤钾素含量减少。 (5)前茬增施氮肥可通过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微生物量碳氮和磷酸酶活性,调节碱性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丰盈土壤碳、氮、磷库来提高前茬饲草秋播黑麦生产性能;后茬饲草箭筈豌豆能够有效利用土壤中的前茬饲草种植后的残留氮以提高饲草生产性能,主要与土壤中的碳、氮、磷含量密切相关。 综上,对于拉萨农区“秋播黑麦-箭筈豌豆”复种农田饲草生产力在对前茬饲草氮肥施用量为225 kg/hm2时最高,在氮肥施用量为225 kg/hm2和300 kg/hm2时前后茬饲草营养价值含量最高,前后茬饲草生产性能最佳,且此时复种农田土壤结构、微生物活性和养分含量得到显著改善。因此,拉萨河谷农区“秋播黑麦-箭筈豌豆”复种农田前茬饲草推荐氮肥施用水平为225 kg/hm2~300 kg/hm2。
语种中文
页码93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9363]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许丽华. 长期饲草复种模式下前茬氮肥施用量对饲草生产性能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拉萨农区为例[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