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干流碳含量及颗粒有机碳同位素组成时空变化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谢莹 |
答辩日期 | 2023-06 |
文献子类 | 学术型学位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郭庆军 |
关键词 | 碳含量 碳稳定同位素 碳通量 人类活动 长江干流 |
学位名称 | 硕士 |
学位专业 | 环境科学 |
英文摘要 |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深刻地改变了全球碳循环,河流作为连接陆地和海洋两大碳库的纽带,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长江是典型的世界大河,其水资源丰富、输沙量巨大,对区域和全球碳收支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长江流域孕育了我国最大的流域经济带,密集的人类活动,加之巨大的水沙通量,使得长江干流碳组分变化十分复杂。因此,系统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长江干流碳含量、碳通量和碳同位素组成的动态变化特征,可为长江干流碳收支的评估和长江大保护战略的环境效益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目前长江河流碳动态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某一河段、某一碳组分上,长江全干流大尺度、多形态碳含量及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特征尚不清楚。本研究根据实地采样与历史数据,系统地分析了长江干流碳含量、碳通量与颗粒有机碳(POC)同位素组成的季节与空间变化特征,探讨了长江干流水体中POC 的主要来源。同时结合水环境因子与人类活动影响因子,利用偏Mantel 检验、Spearman 相关分析、冗余分析(RDA)、方差分解(VPA)和层次分割(HP)分析,探讨长江干流碳动态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碳含量变化特征及水环境因子的影响:长江干流丰水期溶解有机碳(DOC;2.39 ± 0.38mg L-1)和颗粒有机碳(1.36 ± 0.93mg L-1)浓度显著高于枯水期(DOC:2.09 ± 0.36mg L-1,POC:0.33 ± 0.26mg L-1),枯水期溶解无机碳(DIC)浓度(29.13 ± 1.97mg L-1)显著高于丰水期(26.16 ± 3.16mgL-1)。DOC 浓度在湖泊水库附近出现低值,三峡库区内POC 浓度明显降低,中下游段DIC 浓度逐渐降低,而中下游河流二氧化碳分压(pCO2)逐渐升高。丰水期DOC 浓度与总磷浓度(TP)显著强相关(p < 0.01, | r | ≥ 0.4),POC 浓度与悬浮颗粒物(TSS)和颗粒氮浓度(PN)显著强相关(p < 0.05, | r | ≥ 0.4),DIC浓度和pCO2 均与水温(Tw)、pH、溶解氧浓度(DO)和电导率(Cond)显著相关(p < 0.05),而在枯水期,除POC 外,其他碳组分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均减弱。(2)POC 同位素组成及来源:长江干流颗粒POC 同位素组成的季节差异不显著(p = 0.74),自上游至河口,干流POC 表现为贫化趋势。枯水期上游POC主要来源为污水和土壤有机质,中下游POC 主要来源为浮游植物和陆地凋落物。丰水期δ13CPOC 值与水环境因子无显著相关关系(p > 0.05),而在枯水期δ13CPOC值与DO、TSS、TP、PN、POC 浓度和Cond 显著负相关(p < 0.05,r ≤ -0.4),与Tw 显著正相关(p < 0.05,r ≥ 0.4)。(3)碳通量特征及人类活动影响:在丰水期和枯水期,长江干流单位面积CO2 释放量(Fco2)均在三峡库区段有所增加,丰水期干流Fco2 自上游至河口逐渐增加,枯水期变化不大。2019 年,干流CO2 释放通量为0.43 Tg·C·yr-1,DOC、POC 和DIC 入海通量分别为2.06 Tg·C·yr-1、2.30 Tg·C·yr-1 和21.41 Tg·C·yr-1。VPA 和HP 结果表明,丰水期人类活动对干流碳含量空间变化的贡献(65%)较枯水期(43%)大。相比其他人类活动影响因子而言,GDP 在丰枯水期均对干流碳动态有较大贡献(丰水期:10%,枯水期:7%);丰水期四个环境治理投资因子均对干流碳动态存在较大贡献(共计19%),仅次于GDP。在枯水期,水库库容对干流碳动态贡献最大(18%),污废水治理投资(共计13%)相比其他环境治理投资因子贡献更高。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103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9701]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谢莹. 长江干流碳含量及颗粒有机碳同位素组成时空变化研究[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