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登革热流行的时空模式挖掘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逯伟利 |
答辩日期 | 2023-06 |
文献子类 | 学术型学位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任红艳 |
关键词 | 登革热 时空模式 人口动态 空间单元 空间节点 |
学位名称 | 硕士 |
学位专业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英文摘要 | 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经伊蚊传播的、全球最重要的媒介传染病。近年来,登革热在我国广州等地的流行形势日益严峻,对当地居民的健康生活造成了极大威胁。厘清病原体(登革病毒)、宿主(人)、媒介(伊蚊)及传播环境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是登革热防控工作的基础和难点。而登革热流行的时空模式正是以上要素相互作用的宏观体现。挖掘登革热流行的时空模式(模式识别、因素探测、风险预测等)是制定有效防控措施的重要依据。针对相关研究在挖掘人口分布动态景观(简称人口动态)、经济、气候等自然/社会因素与登革热流行之间的时空关联关系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本研究利用时空统计、时间序列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探析了适宜格网尺度上广州市2015-2019年登革热的流行格局及变化特点;结合手机定位数据及高斯聚类、随机森林等方法,构建了人口分布变化趋势、人口分布稳定度、特殊时段人口分布、人口吸引力及流动承载力等人口动态景观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分别从单年和五年时间尺度,探究人口动态景观、人口密度、经济、土地覆盖、交通、气候、植被等因素的单独及交互作用对登革热流行的影响;最后,基于99类兴趣点数据,应用共位置模式挖掘与蒙特卡洛模拟方法,从点尺度上识别出与登革热病例位置显著空间关联的典型场所并辨析其时空、人群差异等。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如下: (1)广州市2015-2019年期间,登革热流行的时空、人群特征明显。9-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登革热病例职业分布显著的区域特征可能与各行政区的功能定位有关。2km格网尺度下,登革热发病率的空间聚集特征较为显著,适于开展广州市登革热流行时空模式挖掘。 (2)人口动态是影响广州市登革热流行的重要因素。与经济、气候、植被等社会、自然因素相比,四个人口动态景观指标在单年或五年时间尺度下与登革热发病率呈现出更强的关联性。人口动态与其他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登革热发病率的空间分异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这些指标的交互区域可能为伊蚊滋生、人蚊接触提供了适宜条件,是登革热流行的典型空间单元。由此建议,登革热的防控应关注广州地区的人口分布动态景观特征,同时考虑人口动态与降水、植被等因素可能空间交互的区域。 (3)某些城市场所可能在登革热传播和流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度假疗养场所、报刊亭等典型场所(空间节点)在多个行政区、多个年份、多类人群中均与登革热病例频繁(最高达73%)的空间邻近,这可能与此类场所为伊蚊存活及叮咬人群提供适宜条件有关。在这些场所附近,登革热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区域,这表明共位置模式挖掘方法与蒙特卡洛模拟结合适用于本领域研究;同时,这些典型场所需要在广州市登革热防控中被重点关注。此外,大型活动的开展、区域的功能定位、人群的生活及工作场景等因素使得登革热病例与各类场所之间的空间关联性存在显著的时空、人群差异,据此反映出登革热防控工作中“因区施管”、“因人施(宣)教”的重要性。 本研究可为本领域研究以及登革热的防控提供有益参考和启示。然而,本研究仍存在病例数据时间跨度小、人口动态数据来源单一等不足。后续研究可以在收集到更多数据的基础上,围绕融合多源动、静态数据细致刻画人口动态景观、辨析新冠疫情前后登革热流行格局对人口动态的时空响应机制、结合病例移动轨迹识别登革热病例的感染场所和高危人群等方面进一步开展。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124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9735]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逯伟利. 广州市登革热流行的时空模式挖掘[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