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功能区旅游地域系统演化与优化调控研究:以太行山区为例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李莉 |
答辩日期 | 2023-06 |
文献子类 | 学术型学位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席建超 |
关键词 | 生态功能区 旅游地域系统 时空演变 空间优化 太行山 |
学位名称 | 博士 |
学位专业 | 人文地理学 |
英文摘要 | 生态功能区既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我们国家重要的游憩功能区,“十三五”旅游规划中20个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均位于生态功能区内。但对于生态功能区的地域功能演化和未来发展导向尚不明晰,生态功能区的可持续利用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新的国土空间开发重点从追求生产空间的扩张转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相互协调。生态功能区属于主体功能区中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域,区内人地关系协调难点在于如何做到保护性开发的发展要求,“两山”价值转换是实现此类区域经济突破发展的重要途径。旅游是“两山”价值转化的重要实现路径之一,然而如何通过旅游业建立生态功能区可持续的地域系统和发展路径还有待探索。本文以人地系统理论为指导,结合要素、结构与功能的系统科学研究范式和地理学的过程、格局与机制研究范式,构建了旅游地域系统研究的理论框架,以太行山为例,深入分析生态功能区的旅游地域系统演变、格局过程和演变机理,结合案例区的实际调研,最终从空间布局和路径优化两方面为生态功能区的旅游发展提供思路。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建构了生态功能区旅游地域系统理论。旅游地域系统是在一定的旅游地域活动空间,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产业为引领,将自然与社会文化因素进行有机组合,形成的以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自然-经济综合体。旅游地理环境特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种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素的总和;人类旅游活动由旅游经济要素、旅游社会要素构成,是旅游经济的运行的稳定保障,地理环境要素和人类旅游活动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旅游吸引物系统、旅游产业系统、旅游环境系统,这三个子系统构成了旅游地域系统。通过对旅游地域系统的梳理,最终提炼出旅游地域系统研究的目标任务。 (2)研究了生态功能区地域系统演化过程。太行山区从满足人类生存需求的供给地转变到满足人民生活的物质供给地,再到成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承载地。在转变的过程中,太行山区在国土空间和地域功能两方面均表现出游憩化转向。2000-2019年,太行山区各类国土空间的游憩化程度不断增加,生活空间从2000年的每百分比国土空间中拥有4.81个景点,增加到2019年的每个百分比国土空间中拥有15.03个景点。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分别从初始每个百分比空间中拥有0.96个景点和1.48个景点,增长到2019年每个百分比空间中拥有3.66个景点和3.68个景点。从主体功能区区县的游憩化程度来看,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的游憩化转向最为明显,游憩化从程度从初始的1.13增加到4.69。从地域功能区来看,研究期间,太行山的地域功能复合化趋势明显,其中游憩服务作为区域主导功能的数量在研究期间增加了1倍,游憩服务作为主导功能区的占比从2000年的14.78%,增加到2019年的33.04%。 (3)揭示了太行山旅游地域系统的时空分异。太行山旅游地域系统经历了萌芽期、形成期,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研究期内旅游节点数量持续增加,并表现出休闲化、体验化、区域差异化倾向,旅游节点表现为“点一轴一面”的核密度空间扩张模式。总体路网可达性不断提高,路网可达性的区域差异和类型差异逐渐缩小,旅游节点平均可达性时间从2000年的4.5个小时减少到2019年的2.8个小时。景区发展对周边土地利用、人口密度影响较大,但对周边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较小。其中旅游地域系统的形成受到自然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经济发展、区位交通和政府行为等方面的综合影响。 (4)识别了旅游地域系统的潜力区和发展适宜区。研究期间太行山区游憩潜力有所提升,游憩潜力均值从2000年的0.227增加到2019年的0.277。太行山旅游发展适宜区分为旅游禁止发展区、旅游重点发展区、旅游优化发展区、旅游控制发展区和旅游非适宜发展区五类,其中旅游优化发展区占太行山区总面积的24.46%,旅游重点发展区占太行山区总面积的24.38%,控制发展区占太行山区总面积的16.57%,不适宜发展区和旅游禁止发展区分别占6.27%和28.52%。基于游憩空间识别—旅游空间建构—旅游空间布局思路,最终确定了太行山区“多节点、三轴、八片区”的旅游总体布局。 (5)探究了旅游地域系统优化模式与发展路径。结合典型区域的旅游地域系统演化和发展模式分析发现,区域龙头性景区和区域品牌打造对于旅游地域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可以促进微观尺度下旅游地域系统由单一节点向网络型发展。此外,政府和当地居民是推动旅游地域系统优化的重要行动主体,政府从规划引导和基础设施完善方面去推动区域旅游地域系统的发展;社区居民或者旅游从业者通过响应旅游市场为旅游地域系统的有效运行提供支撑。结合分析结果,最终提出从宏观层面严格保护资源环境、分类推动区域发展、建立区域协调机制等方面去推动区域旅游地域系统的优化;微观层面主要从旅游发展的土地、人才、资金和利益共享方面提出建议。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230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9782]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莉. 生态功能区旅游地域系统演化与优化调控研究:以太行山区为例[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