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中国梯田撂荒规模及其影响因素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董世杰
答辩日期2023-06
文献子类学术型学位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导师李秀彬
关键词梯田 耕地撂荒 撂荒影响因素 农地边际化 农户响应
学位名称博士
学位专业自然地理学
英文摘要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驱动下,中国丘陵山区耕地面临严重的边际化现象,一些边际土地逐渐退出农业生产。有报道反映,耕地撂荒范围有从劣质的坡耕地延展至优质梯田的趋势。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国大约有2.8 亿亩梯田分布在27 个省(直辖市)的1708 个县(县级市、区)之中。梯田不仅是山区重要的耕地资源,坡改梯工程也是山区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同时梯田也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若发生梯田的大规模撂荒,必将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生态效应。因此科学评估梯田撂荒规模,探究梯田撂荒影响因素,对于科学评估梯田撂荒可能带来的影响,合理利用、保护梯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实地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全国梯田分布区获得有效村问卷560 份和2467 份农户问卷,问卷覆盖了329 个梯田县,占全国梯田县的19%。本研究首先使用村问卷测算了中国梯田撂荒规模以及各个省份、梯田区的梯田撂荒率,从整体上把握梯田撂荒程度以及区域差异。接着,从村庄尺度对撂荒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各个梯田区的主导撂荒影响因素差异进行了分析。再接着,从地块尺度对梯田撂荒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最后,针对农户在梯田边际化过程中的响应行为进行了分析。本研究主要有以下结论:(1)梯田撂荒程度已较为严重,全国2019—2020 年梯田撂荒率为9.79%,南方撂荒程度明显高原北方,其中长江中下游区域是撂荒最为严重、集中的区域。从四个梯田区来看,南方丘陵山区是撂荒最为严重的区域,梯田撂荒率为20.96%;其次是西南山区,撂荒率为7.16%;黄土高原区撂荒率为4.36%;北方土石山区撂荒率为3.04%。从省级层面看,梯田撂荒率超过10%的有9 个省份,主要为南方省份,撂荒程度从高至低依次为广东、北京、福建、江西、浙江、重庆、安徽、湖北和湖南。(2)梯田撂荒现象分布广泛,全国一半以上(54%)的村庄都发生了梯田撂荒现象,南方梯田撂荒现象明显高于北方。从4 个梯田分区看,南方丘陵山区是村庄发生梯田撂荒现象最严重的区域,梯田撂荒村庄数量占比为72%,西南山区为55%,黄土高原区为38%,北方土石山区为20%。从省级层面看,广东、福建、贵州、浙江、湖南、安徽、重庆、湖北等南方省份梯田撂荒村庄数量占比超过了60%。(3)梯田撂荒现象从2000 左右开始显现,2010 年后明显增加,1980—2020年之间撂荒现象整体呈现不断加重的趋势,梯田撂荒的范围不断扩张。1990 年之前我国梯田撂荒现象较少发生,1990—2000 年间缓慢增加,2000 年以后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尤其是2010—2015 年间梯田撂荒村庄数明显增多。2000 年之前发生梯田撂荒的村庄主要分布在南方丘陵山区,2000 年以后黄土高原区、南方丘陵山区和西南山区发生梯田撂荒现象的村庄数量均明显增加。(4)通过对560 份村问卷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发现,造成村庄间梯田撂荒程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务工比例和机械化程度。可以看出,劳动力是造成撂荒差异的核心影响因素。劳动力价格上涨引发了山区耕地的边际化,在此过程中促使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就业,也促使价格相对便宜的机械对劳动力进行替代,由于不同的村庄机械化程度和务工机会的不同,造成了撂荒的差异性。(5)利用农户3444 个地块数据的分析发现,梯田地块盈利能力差是造成梯田地块被撂荒的主要原因。在地块尺度上,梯田撂荒主要由梯田资源禀赋的差异造成的,其中地块距离、机械化程度、地块面积、高差/落差主要影响的是梯田的耕作成本,土壤肥力、灌溉条件、经济作物主要影响的是梯田的产出能力。(6)在农地边际化过程中,农户会通过劳动力优化配置、要素替代、种植结构调整、土地流转以及撂荒等方式响应农地边际化现象。梯田耕作区农户在农地边际化过程中的响应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农户倾向于将务农机会成本较低的劳动力分配到农业生产中,将务农机会成本较高的劳动力分配到非农产业,以此降低农业生产成本;2)使用机械替代劳动力:相比劳动力,机械价格相对较低,可以对劳动力形成有效的替代作用。3)调整种植结构:目前农户主要通过增加经济产出能力(改种经济作物)和降低劳动力投入两个方面来提高梯田的盈利能力;4)梯田流转:一方面农户通过流转的方式优化了家庭耕地资源配置。另一方面梯田的流转能够促进农户种植结构的调整,从而间接对农地边际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5)梯田撂荒:当农户增加耕地产出或者减少生产成本的行为受到约束,且无法通过流转重新配置耕地资源时,耕地便会被抛荒。
语种中文
页码111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9821]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董世杰. 中国梯田撂荒规模及其影响因素[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