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住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郭思慧 |
答辩日期 | 2023-06 |
文献子类 | 学术型学位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裴韬 |
关键词 | 职住流 空间分布特征 填充性 相关性 可达性 |
学位名称 | 博士 |
学位专业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英文摘要 | 职住流,作为城市中最重要的出行流之一,是指人们从居住地到工作地间规律性通勤形成的流。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张以及居民就业选择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城市职住分离现象日益显著,居民通勤距离和通勤时间逐渐增加,并引发了一系列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生活质量下降等城市问题。研究职住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对于解决这些城市问题,从而提高居民出行幸福度、促进城市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职住空间呈现出形态复杂性、功能聚集性以及与轨道交通的高度关联性特征,给城市和交通的规划带来巨大挑战。然而,传统将职、住和通勤分别研究的方法难以对上述特征进行有效刻画。OD流作为一种新的概念模型,其包含起点(O)、终点(D)和起、终点间连接的数学表达可以弥补现有职住空间研究方法的不足。因此,本文旨在基于手机信令数据提取居住地和工作地,以OD流的模型表达职住流,以职住流为基本研究单元来刻画职住空间特征,结合流的空间统计、空间分析和数据挖掘方法,分别对职住流的空间填充性、空间相关性以及地铁可达性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 (1)职住流表达模型及其基本统计特征指标:将职住流表达为包含居住位置、工作位置和属性的有序点对,定义了职住流的长度、角度衡量方法;基于北京和深圳两个城市的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居民的居住地和工作地,从而获取职住流的实际观测值;以北京市职住流为例,统计职住流的长度分布、角度分布以及不同环路间流的数目分布,结果发现北京市六环内职住流具有长度、角度、数量分布不均匀等特征。 (2)从城市尺度上探究职住流的空间填充性并揭示其影响因素:首先,定义了流的盒分形维数(简称盒子维)计算方法,用于衡量职住流的空间填充性。然后,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流和盒子维与流分布之间的关系,即流的盒子维越大,流在空间中的填充性越高。接着,将流的盒子维应用于北京和深圳,通过实际案例的对比来验证流的盒子维衡量职住流空间填充性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北京职住流的盒子维明显高于深圳,且北京市的职、住在空间中分布更加分散,职住间的连接更加混乱和无序。最后,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职住流空间填充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职住流的盒子维受道路密度和土地利用总面积的正影响,而受土地利用混合度的负影响。针对已有结果,对未来城市与交通规划提出了土地利用存量发展以及适应性交通发展策略的建议。 (3)从街区尺度上探究职住流的空间相关性并揭示其影响因素:基于流的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莫兰指数,以北京市为例,分析街道间职住流的流量相关性,发现职住流的流量在整体上呈现正相关,在局部区域内既有正相关,又有负相关,且中心城区(五环内)范围的职住流高-高聚集比例最高,边缘地区(五环外)的流低-高聚集比例最高。进一步构建逻辑斯蒂多元回归模型探究职住流正负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职住流与邻近流之间的环境特征差异越小,流量呈正相关的可能性越高。具体地,相比于人口和交通因子的差异,流与邻近流之间的产业(如商业设施多样性)差异对正相关的负影响作用更强;相比于流的起点或终点与邻近街道的差异,流与邻近流间从起点到终点的地铁可达性差异对流量正相关的负影响作用更强。为了使新城能更好地起到为中心城区“分流”的作用,基于已有结果,对未来城市和交通规划提出了促进郊区产业多元化发展、完善郊区服务功能、以及加快郊区公共交通网络建设的建议。 (4)从个体尺度上探究职住流的地铁可达性并揭示其影响因素:首先,提出了流的两步移动搜索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定义了职住流的地铁可达性计算方法。然后,以北京市为例,分析职住流的地铁可达性。结果发现,职住流的地铁可达性在不同社会群体与不同空间位置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地,对于不同社会群体而言,女性、年龄较低、居住地在房价较低地区或工作地在高薪岗位数较少地区的群体地铁可达性较差;对于不同位置间的职住流而言,居住地或工作地离市中心较远(五环外)的职住流地铁可达性较低。最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职住流地铁可达性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职住流的地铁可达性受人们的社会经济状态及其居住地、工作地的环境特征的综合影响,其中职住距离和居住地房价的正影响最强,而工作地附近的可用道路、高薪岗位数以及居住地或工作地到市中心的距离负影响最强。针对已有结果,对未来交通与城市规划提出加快建设郊区地铁网络以及推动就业郊区化等建议。 综上,本研究突破了传统职住空间的静态研究视角,提出了流视角下的职住空间量化方法及分析框架。针对职住空间的空间填充性、空间相关性、地铁可达性,以及这些特征对交通规划的直接影响,实现了职住空间在流视角下的理论扩展、方法创新和应用实践。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128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9857]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郭思慧. 职住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为例[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