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学视角的网络犯罪行为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陈帅 |
答辩日期 | 2023-06 |
文献子类 | 学术型学位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江东 ; 郭启全 |
关键词 | 网络空间地理学 网络空间 网络犯罪行为 时空特征 驱动因素 |
学位名称 | 博士 |
学位专业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英文摘要 |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普及,网络空间已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新空间。网络空间与地理空间的深度交融推动了网络空间地理学的兴起,网络空间的结构特征、行为模式及其与地理空间的相互作用成为地理学研究的新主题。网络犯罪行为作为一种典型的网络空间行为,对个人利益、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分析网络犯罪行为的时空特征、发展过程和影响机制,不仅有助于增进对网络空间行为的认知,而且是网络犯罪综合防控和源头治理的重要依据。当前,网络犯罪行为研究主要来源于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网络安全领域,关注技术和法律层面的应对措施以及个体微观层面的风险因素解析,对网络犯罪行为的空间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和社会环境背景考虑不足,基于跨学科视角的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匮乏,限制了人们对网络犯罪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要素和现象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地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促进了人们对现实地理空间中人类行为的认知,也为网络空间行为认知提供了经验借鉴。本论文基于地理学视角,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基础理论,构建了融合地理、社会和网络环境要素的网络犯罪行为概念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以全球网络攻击和英国网络犯罪为例,开展了两个实证案例研究,从不同尺度和不同维度探讨了网络犯罪行为的时空特征和驱动因素。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网络犯罪行为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模式和空间异质性 网络犯罪行为的空间异质性体现在国家和地区之间、国家和地区内部、不同收入水平分组以及不同类型的网络犯罪行为在空间分布上的高度不均衡。网络犯罪行为在全球和局部地区呈现出各异的空间聚集模式,这与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2)网络犯罪行为由地理、社会和网络环境多因素综合驱动 网络犯罪行为的空间分布格局由一系列地理、社会、经济、政治、技术和网络安全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共同决定,各类因素对不同国家的作用方式和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社会经济因素与技术因素是影响网络犯罪行为的主导因素,地理因素通过制约或促进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间接影响网络犯罪行为,政府治理水平和网络安全能力的提升可以对网络犯罪行为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3)新冠肺炎疫情对网络犯罪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不同犯罪的模式产生了直接影响,其影响方式和程度取决于具体机会结构的变化。疫情及相关社会变化导致一些类型的传统犯罪行为在短期内迅速下降,网络犯罪行为大幅增长。网络犯罪行为的发展趋势与疫情发展态势和人类行为的变化紧密关联,疫情限制措施加强、人口流动性降低时,网络犯罪行为增加,反之则减少。疫情对不同地区、不同网络犯罪类型和不同受害者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本论文从地理学的视角出发,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时空特征和驱动因素开展了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网络犯罪行为受到现实地理空间中地理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广泛影响,并因此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布规律。将地理学的分析方法引入到网络空间的研究中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及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利于更加全面地揭示网络空间行为的时空特征和驱动机制,深化对网络空间和网络空间行为的认知,同时丰富地理学研究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140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9863]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陈帅. 基于地理学视角的网络犯罪行为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