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黄河流域生态效率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韩燕
答辩日期2023-02
文献子类博士后出站报告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导师金凤君
关键词黄河流域 生态效率 综合评价 经济集聚 环境规制 产业结构优化
学位名称博士后
学位专业人文地理学
英文摘要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在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经济的高速发展也累积形成了日 益突出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市 主持召开了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做出了加强黄河治理保 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如何落实这一重要区域发展战略,有 效衡量区域发展水平,推动经济格局优化与国土均衡开发,是维护黄河生态安全 的关键。生态效率集中体现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利用关系,兼顾了经济效率、 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为提升劳动生产率、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经济产出的环境 污染提供了新的综合性视角,是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融合研究的重要切入点, 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因此,针对黄河流域资源本底脆弱、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 等问题,本研究以生态效率为起点,从经济、资源和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黄河流 域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地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DMSP/OLS和 NPP/VIIRS夜间灯光等数据,采用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系统测算了 黄河流域城市生态效率,采用标准差椭圆与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 效率的时空演变格局与影响因素,结合中介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阐述 了黄河流域生态效率与经济集聚的作用机理,借用新结构经济学构建生态效率与 经济发展阶段的分析框架,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最后,从环境规制、产 业结构优化、减碳增效的角度提出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提升路径。研究结果将为 黄河流域跨区域生态治理,以及生态脆弱区协调城镇、生态空间关系提供实践依 据,有效补充国家空间治理理论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结论如下: 1.2003年至2017年,黄河流域的生态效率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上游 和中游的生态效率下降最为显著,区域间差距明显。黄河流域城市生态效率总体 呈现出“东北一西南”方向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存在微弱的向“正东一正西”方 向偏移的趋势。从空间重心来看,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布重心始终落于陕 西省内。产业结构、环境规制、财政分权对上游城市生态效率影响程度较大,人 口集聚、科技创新对中游城市生态效率影响明显,城市化率对下游城市生态效率 影响显著。 2.黄河流域经济集聚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呈非线性规律。黄河流域经济集 聚相应的拐点值为12.31亿元/KM2。经济集聚对生态效率的倒U型影响主要通过劳动力蓄水池效应、中间品共享效应及知识溢出效应三种路径进行传导。经济 集聚通过提高劳动力生产率,降低中间品使用成本,提升中间品利用效率以及促 进知识溢出等手段提升单位面积内经济活动的承载能力,就黄河流域而言,经济 集聚通过上述三种正外部性将黄河流域的单位面积经济活动承载规模由8.67亿 元/KM2扩大到了 12.31亿元/KM2,有效延长了经济集聚发挥其正外部性推动城 市实现绿色发展的时间。 3.黄河流域C02排放量和生态效率变动趋势相反,且在空间上存在异质 性。从变动趋势来看,C02排放量持续上升,生态效率值呈波动上升后又波动下 降的态势。从空间分布来看,上游地区C02排放量和生态效率均较低,中游地区 C02排放量和生态效率均较高,而下游地区则有较高的C02排放量和较低的生 态效率值,这种差异是由黄河流域的资源禀赋结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共 同决定的。黄河流域C02排放量和经济发展之间呈N型关系,且不存在下降区 间,仅有一个“加速”拐点(3.48万元),黄河流域目前尚未跨过该加速拐点。 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和经济发展之间呈U型关系,拐点值为3.05万元,黄河流域 正处于跨越该拐点的关键阶段。 4.从黄河流域整体来看,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呈现先抑制后增强 的趋势,印证了“绿色悖论”理论。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促 进作用与环境规制相同,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环境规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产业 结构的“遵循成本假说”。从各区域来看,上、中、下游关系的协调程度由东向西 逐渐降低。黄河下游地区基本实现了三者的协调发展,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升级 二者对生态效率都具有显著影响,且产业结构升级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大于环境规 制的影响;此外,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最为明显。黄河中游地区三者 的协调程度次之,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最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产业结构升级对 促进生态效率的动力明显不足;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体现了 “遵循成本假 说”效应,即抑制产业结构升级。黄河上游产业结构升级对生态效率具有明显的 作用,而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低于中、下游地区,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 级的影响有限。 5.黄河流域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总体呈现出扩张负脱钩一扩张连 一弱脱钩一强脱钩的趋势,且脱钩状态呈现一定的异质性。从省份而言,第一类 别的河南、陕西、甘肃和青海四个省份脱钩态势良好,第二类别的山西和山东两 个省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态势呈现出“U”型波动变化趋势。第三类别的宁 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有恶化的态势。从 驱动因素来看,经济强度效应、能源消费结构效应以及产业结构效应对于碳排放的影响最大,能源消费结构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主要对碳排放起到抑制作用。对 黄河流域碳排放与生态效率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可分为“高碳一高效 率”资源型、“低碳一高效率”成熟型、“低碳一低效率”潜力型、“高碳一低 效率”转型型、“生态优先”型五种类型,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特点,从科学规划、 保障机制、制度创新等层面分类型梯次有序实行减碳增效,提升生态效率。
语种中文
页码132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9899]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韩燕. 黄河流域生态效率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