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量化及其空间流动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王亚慧 |
答辩日期 | 2023-03 |
文献子类 | 博士后出站报告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葛全胜 ; 张宪洲 ; 戴尔阜 |
关键词 | 生态系统服务 供给 需求 流动 西南山区 |
学位名称 | 博士后 |
学位专业 | 生态学 |
英文摘要 | 生态系统服务是连接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中间桥梁,生态系统服务的流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而服务产生空间外溢的基础是供给和消费区域的空间不匹配。西南山区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发挥着多种生态功能,同时山区可利用土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差异显著。山区生态系统服务通过流动不仅补充区域内需求区,同时也惠及山区下游及周边区域。因此,在山区开展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及流动研究,对于进一步推动区域内外人类福祉获取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地处我国西南、自然植被丰富、多条河流上游区域的山区作为研究区,选择水源涵养服务和固碳服务,按照“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量化—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生态系统服务流动模拟”的思路,重点关注各类要素的空间异质性,并结合未来情景开展生态系统服务流动预测。主要结论如下: (1)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聚集效应。供给整体表现为西北地区较低,而南部地区较高的趋势。需求空间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变化分界线与胡焕庸人口分界线吻合。 (2)水源涵养及固碳服务供需匹配均以低供给低需求匹配类型为主,此类型区域应持续推进林草资源的保护,防治草原退化,增强服务供给。高供给高需求匹配区域应持续提升区域碳汇能力、维护水源涵养供给稳定。低供给高需求区域则要进一步织补生态要素、扩大生态空间,优化产业结构,实行全行业节水,控制区域碳排量总量。 (3)经过流动的服务剩余量以盈余为主,亏损区域以较大城市周围为主,部分耕地分布区也是水源涵养服务亏损的主要区域。水源涵养服务空间流动呈线状分布,山区共向周围县域提供服务量从0.1-612×108 m3不等。固碳服务流向周围22个县域,为周边提供固碳服务约30.9×104 t。 (4)受到未来服务供给水平减少的影响,两种服务流动的动态剩余量与当前空间分布基本相似,但整体水平均低于当前。应持续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开展石漠化地区治理,加强天然林保护,同时持续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厉行节约用水、控制区域碳排放总量。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93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9906]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亚慧. 西南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量化及其空间流动研究[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