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 作者 | 严家宝 |
| 答辩日期 | 2023-04 |
| 文献子类 | 博士后出站报告 |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 导师 | 王绍强 ; 贾绍凤 |
| 关键词 | 水资源承载力 一带一路 水资源可利用量 用水效率 |
| 学位名称 | 博士后 |
| 学位专业 | 生态学 |
| 英文摘要 |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水的承载空间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必然绕不开水资源问题,丝路沿线国家涉及区域广,水资源问题复杂多样。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与水安全保障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必然要求。本研究面向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重大国家战略需求,科学认识丝路沿线国家水资源基础、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以及水资源承载力的分布特征和地域差异,为更好地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信息支撑。评价丝路沿线国家水资源承载力时空演变特征,估算未来水资源承载力发展趋势,为制定水资源承载力调控提升策略和防范水资源安全风险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丝路沿线多年平均降水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降水丰富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降水呈增多趋势,而降水匮乏的西亚-中东和中亚地区降水却呈减少趋势;丝路沿线大部分地区降水年内分布不均、集中程度较高,是水旱灾害频发、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的重要原因。(2)丝路沿线以世界36%的水资源量养活着世界63%的人口;南亚和西亚-中东人均水资源量较少,整体处于轻度缺水状态;丝路沿线水资源可利用量占水资源总量的34.8%,西亚-中东水资源可利用率高,东南亚和南亚水资源可利用率低。(3)丝路沿线整体以农业用水为主,但中东欧以工业用水为主。丝路沿线总用水量呈增长态势,中东欧用水减少。(4)丝路沿线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17.6%,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 倍;西亚-中东、中亚和南亚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均超过50%;丝路沿线用水效率较低,综合用水效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中亚用水效率最低,万美元GDP 用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7.6 倍。(5)同等用水效率和生活福利水平下,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西亚-中东和中东欧国家百万方水承载力较高,而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的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百万方水承载力较低。丝路沿线大部分国家生活福利水平和用水效率水平均低于基准水平。(6)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水资源可利用量也会逐步提高,加上用水效率整体上也在逐步提升,丝路沿线水资源承载力会逐步增强,水资源承载状态整体会有所改善,但西亚-中东和南亚的水资源承载状态形势依然严峻。 |
| 语种 | 中文 |
| 页码 | 142 |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9910] ![]()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严家宝.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水资源承载力评价[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