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乡村重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屠爽爽
答辩日期2023-05
文献子类博士后出站报告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导师李胜功 ; 龙花楼
关键词乡村重构 乡村地域系统 格局 过程 机理
学位名称博士后
学位专业生态学
英文摘要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地区人地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多元行为主体干预下,中国乡村地域正在经历不同程度的重构历程。本研究综合运用地理学和社会学的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开展乡村重构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1)乡村重构的理论探讨。乡村重构即为适应乡村内部要素和外部调控的变化,行为主体通过优化配置和有效管理影响乡村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重构乡村社会经济形态和优化地域空间格局,以实现乡村地域系统内部结构优化、功能提升以及城乡地域系统之间结构协调、功能互补的过程。乡村重构的行为主体包括各级政府、乡贤精英、工商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普通民众以及乡村多元化的组织体系。由乡村地域系统各要素所构成的诱发机制、支撑机制、约束/促进机制、引导机制、引擎机制的相互作用推动乡村重构的进程。乡村重构的实践应基于提高经济效率、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传承乡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定位,综合考虑空间重构-经济重构-社会重构的交互关系和人口-土地-产业乡村发展核心要素的相互影响,促进乡村地域“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全面发展和“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功能的综合提升。 (2)区域层面乡村重构格局的宏观分析。以广西为案例地开展典型地区乡村重构的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各研究时段经济、社会、空间重构强度均值逐渐增大,经济重构愈发加快,空间重构后来居上但仍相对滞后,经济—社会—空间重构耦合度和协调度均值逐渐提升。在此基础上,识别出乡村发展与重构存在若干问题的7类计37个县域。问题区域的形成折射着地理环境影响的痕迹,是社会经济要素变化背景下地形地貌、区位条件、资源条件、经济基础、行为主体、区域政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基于五大经济区区域特征,从宏观层面探讨了乡村振兴的区域路径,并针对问题区域及其关键领域研制提出促进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和空间优化的调控措施。 (3)乡村重构的实践与模式。对山东省Y县农村居民点整治实践的分析表明: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关键是正确处理人口、土地和产业之间的关系,充分重视聚落的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对广西田东县芒果种植实践的分析表明,欠发达地区特色种植业发展亟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强化风险管控,充分发挥不同经营主体在各环节的作用。对北京市黄山店村乡村重构实践的分析表明,亟需从建立旅游用地分类标准、强化旅游用地分类管理、挖掘存量用地等方面探索适应旅游新业态的用地管理体制,以破解旅游用地供给困难对乡村新业态发展的制约。基于对已有研究的梳理,从产业视角将乡村重构模式划分为农业专业化带动型、工业集聚带动型、传统文化产业驱动型、商贸物流专业市场组织型、旅游产业带动型,从土地整治视角将其划分为农用地整治型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型。 (4)村域尺度乡村重构的对比研究。对大都市郊区和平原农区典型村域重构的对比分析表明:目前黄山店村乡村重构处于趋稳阶段,杨桥村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黄山店村快速的乡村重构是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杨桥村主要受外源性政策因素主导。对风景名胜区两个典型村域对比分析表明:农户生计类型、就业结构、收入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乡村价值认同感提升,乡村治理体系面临重构,宅基地功能发生转变,耕地利用方式正在走向重构。资源环境、经济基础为旅游村域的早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撑,随着时间推移,乡村发展的影响因素日趋复杂,内外因素的综合叠加推动乡村重构的进程,原有产业结构和区位特征的差异决定了两村社会经济和空间利用的差异性。 (5)讨论和政策建议。基于乡村重构实际操作中引发的问题,认为应重新审视乡村重构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理性看待土地资源配置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科学评估工商资本下乡的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效应,并从强化资源配置制度改革的系统思维和整体设计、发挥对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技术引领和管控作用、推进以“自下而上”为主和“自上而下”为辅的乡村重构战略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语种中文
页码117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9916]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屠爽爽. 乡村重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