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地区稀疏植被生长和耗水权衡关系及用水策略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冯莉莉 |
答辩日期 | 2023-07 |
文献子类 | 博士后出站报告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何洪林 |
关键词 | 荒漠化地区 稀疏植被 PT-JPL模型 土壤含水量 地下水 |
学位名称 | 博士后 |
学位专业 | 生态学 |
英文摘要 | 荒漠化地区稀疏植被生长和耗水权衡关系及用水策略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理解碳水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整合多源数据,基于遥感和地面调查技术筛选了对稀疏植被反映敏感的指数,利用时间序列相似性比较的方法构建稀疏植被遥感监测体系,通过分析稀疏植被和水分的多年变化,获取荒漠化地区稀疏植被生长和耗水权衡关系,进一步分析干湿、地形和植被状况对荒漠化地区稀疏植被水分利用策略产生的影响,提出荒漠化地区稀疏植被的最优水分利用策略。进一步利用PT-JPL模型获取的蒸腾和站点观测的地下水变化情况验证水分利用情况。该研究成果可填补我国荒漠化地区稀疏植被及耗水模拟的空白,为我国荒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有限水资源的优化利用及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本文的主要结论是: (1)我国北方地区是荒漠化发生的典型区,该区域植被稀疏,监测困难。传统的监测荒漠化的方法主要是实地调查,但是这种方法费时费力而且缺乏空间位置信息,是一种高投入低收益的方法。本研究提出的稀疏植被估算方法能够实现对我国北方稀疏植被分布的快速准确获取。 (2)稀疏植被和气象因子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温度通过增加水分胁迫,影响荒漠化地区稀疏植被的生长。在影响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生长情况会达到一个最高点,然后下降。因此,当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就不适合稀疏植被生长,这个地区也就不再适合进行植树造林工作。 (3)荒漠化地区稀疏植被主要利用土壤水。然而,有些地区已经开始地下水的消耗,在这些地区,植被的恢复是以耗水为代价的。结果表明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区,不适合造林。同时,选择适当的树种和适当的树高(小于20米)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造林区域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74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9927]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冯莉莉. 荒漠化地区稀疏植被生长和耗水权衡关系及用水策略[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