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国家公园游憩功能评估与应用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曾瑜皙 |
答辩日期 | 2023-08 |
文献子类 | 博士后出站报告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张扬建、钟林生 |
关键词 | 游憩 生态系统服务 国家公园 青藏高原 三江源 黄河源 |
学位名称 | 博士后 |
学位专业 | 生态学 |
英文摘要 |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孕育着独特的生态系统,青藏高原国家公园是青藏高原独特生态系统的集中展示区,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意义。虽然已有研究对青藏高原国家公园进行了探讨,但缺乏对青藏高原国家公园游憩功能的分析。因此,本研究以青藏高原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采用遥感、实地调查、统计公报等多源数据,运用综合指标评估、多维准则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开展多空间尺度的游憩功能分析:在国家公园群空间尺度上,分析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游憩功能形成的自然基础与实现路径;在国家公园单体空间尺度上,分析游憩功能维度和功能利用适宜区分布;在国家公园园区空间尺度上,提出旅游体验视角下、结合游憩功能与生态功能的生态旅游空间布局技术,分析黄河源园区生态旅游空间布局。 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的地形地貌、地表覆被、独特景观、生态区系、气候条件等对其游憩功能形成支撑与约束作用。其中,地形地貌与气候条件是该区域游憩功能形成的重要限制因子。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游憩功能的实现需要通过合理形式、生态设施、影响控制、特许经营与协作共享等路径。国家公园游憩功能包括提供美感体验、游憩机会与适宜环境3个维度。美感对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适宜环境与游憩机会。从3个维度的形成来看,生态系统的美感提供主要受到独特景观、植被、地表覆被、地形和景观格局的影响;游憩机会的提供主要受到保护地空间类型、地形、地表覆被、植被与景观格局的影响;适宜环境的提供主要受到天气与海拔的影响。三江源国家公园游憩功能利用适宜性“高”的区域占24.66%,在3个园区中,黄河源园区内部适宜游憩利用的区域分布较多。根据黄河源园区的美感、游憩机会、适宜环境、防风固沙、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态敏感性、与道路的距离、空间管制类型与居名点分布密度特征,该园区内生态观光区面积占比最大(61.89%),分布范围广;休闲活动区(13.29%)主要分布在黄河源园区的中西部地区;游步道(13.23%)主要位于黄河源园区南部的道路附近(1km以内);综合服务区域(6.30%)主要位于西北部的道路附近与西南部的居民点密集区;生态保护区(5.3%)主要位于黄河源园区的西北部。该研究明晰了青藏高原国家公园游憩功能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多空间尺度上的自然基础、实现路径与利用方式,将游憩功能的研究从规模分析拓展到结构解析,深化对游憩功能的多维度结构认知,构建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空间布局技术,为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提供技术支撑。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117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99942]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曾瑜皙.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游憩功能评估与应用研究[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