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豆混播草地种间竞争与共存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 作者 | 王平 ; 周道玮 ; 张宝田 |
| 刊名 | 生态学报
![]() |
| 出版日期 | 2009 |
| 卷号 | 29期号:5页码:2560-2567 |
| 关键词 |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相对产量 相对密度 相对产量总值 |
| 合作状况 | 其它 |
| 中文摘要 | 以羊草分别与沙打旺、兴安胡枝子、花苜蓿、紫花苜蓿、山野豌豆5种豆科牧草在混播数量比为1∶0、2∶1、1∶2、0∶1的条件下建立两物种混播草地,以相对产量、相对密度和相对产量总值为指标,比较各个混播草地中种间竞争的相对激烈程度;各个物种组合的种间竞争优势以及是否发生氮素资源分离;并探索不同禾-豆混播群落达到共存状态的可能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各个禾-豆组合的相对产量总值分别在不同收获时期大于1,禾草与豆科牧草的生态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离。沙打旺和紫花苜蓿对羊草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即使其种内竞争大于种间竞争时,混生的羊草亦受到强烈的种间竞争压力。与此相反,羊草对兴安胡枝子、花苜蓿和山野豌豆具有种间竞争优势。刈割对竞争双方的优劣地位产生很大影响,减少强竞争力物种的混播比例,可促进混播物种双方均受益,形成共存格局。实验采用的相对密度指标在预测未来混播种群组成上比相对产量更为可行,并且具有维持低个体大小、高构件密度能力是竞争关系中忍耐型物种能够长期存在的可能原因之一。 |
| 语种 | 中文 |
| 公开日期 | 2010-11-11 |
| 源URL | [http://159.226.123.10/handle/322005/729] ![]() |
| 专题 |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_合作研究组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平,周道玮,张宝田. 禾-豆混播草地种间竞争与共存[J]. 生态学报,2009,29(5):2560-2567. |
| APA | 王平,周道玮,&张宝田.(2009).禾-豆混播草地种间竞争与共存.生态学报,29(5),2560-2567. |
| MLA | 王平,et al."禾-豆混播草地种间竞争与共存".生态学报 29.5(2009):2560-256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